健康養身★C肝久拖恐好發癌症 應及早接受治療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許多民眾常忽略B肝,但其實對於位居台灣罹患率第二位的C型肝炎,警覺性更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教授黃志富指出,通常肝功能已降到正常值的30%以下,才會出現疲倦、茶色尿、黃疸等症狀,多數患者在出現症狀後才緊急就醫,多半都已罹患肝癌,為時已晚。

尤其C型肝炎屬於慢性疾病,約15至20年後,占20%會引起肝硬化的機率,因此更令人容易忽略;黃志富說,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占3成的C肝患者,都未接受適當治療,長期下來,才會容易好發嚴重肝病。

其實C肝只要及早接受治療,就能使肝臟避免持續的發炎和損傷;黃志富進一步說明,治療上,多採以長效型干擾素合併口服抗病毒藥物,且持續治療24至48週,針對不同病毒型對症下藥,治癒率可高達八至九成。

但在治療上,干擾素恐會帶來副作用,包括類似感冒、肌肉痠痛,甚至失眠、情緒浮躁等現象;黃志富提醒,因此治療前,家屬應與醫師詳細溝通,對療程進一步了解後,幫助減緩患者的恐懼,增進治療信心,盡早恢復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18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灣已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但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消化機能相對退化,因此補足均衡的飲食更為重要;旗山醫院營養師黃瑞培指出,臨床上,佔半數的老年人都有營養不良等現象,長期下來恐會埋下為害健康的危險因子。但老年人到底要怎麼吃才能夠補足營養呢?黃瑞培說,飲食上,可多選擇魚類、蒸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疝氣是人體器官因體內先天缺損或後天壓力所造成;而疝氣手術是台灣最常見的外科手術之一。醫師提醒,雖然疝氣不一定會惡化,但若放任不治療,受損部位容易隨著時間增長而變大,造成崁頓性疝氣或腸壞死,嚴重者甚至有致命的危險。國泰醫院外科部陳德芳醫師指出,疝氣俗稱「脫腸」,是部分內臟,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1名38歲家庭主婦,近3個月出現下背痛等現象,包括右臀部、右大腿等都出現疼痛,影響日常生活,就醫檢查,醫師發現患者因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緣故,誘發坐骨神經痛,且神經根壓迫嚴重,透過腰椎微創手術治療後,患者已逐漸恢復健康。傳統的腰椎間盤切除手術,通常因開刀傷口大,不但須切開肌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臨床上,平均每4個寶寶就有一個會出現腸絞痛症狀,寶寶會因為疼痛而哭鬧不休,讓不少新手爸媽傷透腦筋;麻豆新樓醫院小兒科主任黃士修指出,未滿4個月前的嬰兒,腸壁神經發育不成熟,導致腸道蠕動不順,進而會造成疼痛,甚至會出現膨風,也就是腹部鼓脹等現象。嬰兒腸絞痛發作時間多集中在傍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