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告別「媽媽手」有妙招 震波治療恢復快

作者:張世傑

大拇指卡卡、手腕痠痛,小心「媽媽手」上身。復健科醫師指出,俗稱「媽媽手」的手部「狹窄性腱鞘炎」,並不是只有媽媽才會得到的疾病,凡是手部需要經常做出重複性動作的人,就有可能得到,若輕忽就易釀成慢性發炎,千萬要小心。

告別「媽媽手」有妙招 震波治療恢復快

凡是手部需要經常做出重複性動作的人,小心「媽媽手」上身。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王俊介指出,媽媽手常見30至50歲婦女或剛生產過的產婦,需反覆使用拇指工作者,也是好發族群。原因可能是不正常用力或反覆用力過度,例如:抱小孩、洗衣服、扭擰物品、打字、裁縫工作等有關。

媽媽手發病原因 長時間使用手機有關

近來來,長時間使用手機,成為「媽媽手」最常見的發病原因。許多人同時也有板機指,3成同時發生於兩手腕。特點是上臂疼痛,常向上延伸到前臂,向下延伸到拇指,當手腕及手進行扭擰的動作、拇指的反覆伸直或屈曲,都會使疼痛加劇。

提醒民眾,媽媽手如果不積極治療,可能產生慢性疼痛、手腕肌力減少、拇指活動受阻等。初步治療包括:吃消炎止痛藥、多休息,復健伸展或以副木固定,症狀都可以緩解。局部類固醇注射效果良好,一般而言,不要超過3次以上。

告別「媽媽手」有妙招 震波治療恢復快

物理治療師王俊介(右)指出,震波治療可改善媽媽手痠痛症狀。(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復健科門診日前曾收治1名年約40歲的家庭主婦,只要拿起鍋鏟,右手大拇指附近肌肉就會疼痛,經檢查發現罹患「媽媽手」,後來使用體外震波治療,症狀即有明顯改善,並能開始重拾鍋鏟替家人準備餐食,讓全家人不用再當「老外」。

物理治療師王俊介強調,雖然媽媽手的患者可以接受超音波、電療、熱敷及牽拉運動等物理治療療法,並穿戴手部護具,避免過度使用,但是恢復時間較慢,以這位患者的情況,可能需要有耐心地接受至少3個月的治療,才能慢慢緩解疼痛。

治療媽媽手 體外震波恢復快

而體外震波的治療原理,主要是利用震波打在較深層肌肉,使微血管新生,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舒緩症狀,讓患者獲得較佳且較快速的恢復效果。但需視疾病程度而決定治療次數,建議治療約3至5次,每次間隔5至7天療效最佳。

但要注意的是,若病患具有骨髓炎、患處急性感染發炎,或是治療部位有開放性傷口者、14歲以下兒童及孕婦、有凝血疾病或服用抗凝血藥物者(高血壓)、惡性腫瘤及肺組織涵蓋在焦點範圍內,都不適用震波治療儀。

【小叮嚀】:

多休息是治療媽媽手的最好方法,因為休息是人體組織修復或提升免疫力的根本之道,不論是辛苦的媽媽或是忙碌的上班族,都應該適時放下手邊工作,避免過度使用造成負擔或傷害。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活的精采、動的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會和孩子談性嗎?很多家長對於要教導孩子性知識都會很尷尬,甚至連學校老師都有可能不知從何教起,以致很多孩子對性都是一知半解;專家建議,家長或是老師教導孩子性知識,可以從小學一、二年級就開始,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可用繪本做性教育 臨床心理師張閔翔表示,小朋友在幼稚園時...

閱讀詳情 »

有些讀者朋友有伸展筋骨和按摩習慣,但會在「腋下」位置進行按摩紓壓的人應該滿少的吧?從東方醫學的觀點來看,為了把身體與生俱來「變得更好&更有元氣」像這樣子的力量給引導出來,腋下按摩紓壓是非常重要的☆這次就從“日本-預約不到的整體師”-朝井麗華(Asai Reika)所著的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巴西里約奧運將於8月5日登場,為維護選手出賽期間的健康安全,疾管署已指派防疫醫師至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並開放代表團成員茲卡病毒檢測服務,確保選手健康奪牌為國爭光。醫師則提醒,女性不論前往參賽或觀賽,2個月內都應避免懷孕。 里約茲卡疫情全國第3 根據疾管署疫情資料顯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以往診斷神經病變,患者必須做神經切片,傷口大、長達半年才能癒合,還可能留下疼痛的後遺症;台大醫院研發「微創皮膚切片」,僅需取0.3公分的皮膚,傷口最快2周可復原,即可診斷罕病「類澱粉神經病變」,成果已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神經學年報》。 皮膚布滿各類神經 台大醫學院解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