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介入性疼痛治療 解決疼痛惡性循環

介入性疼痛治療 解決疼痛惡性循環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根據美國老年醫學會於2006年所發表的統計資料顯示,超過6成的50歲以上長者,有超過3個月以上的疼痛問題,占比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下背痛、關節痛和頭痛。多數人受到疼痛的惡性循環困擾,需長期仰賴藥物,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洪翊傑表示,現在透過「介入性疼痛治療」能緩解疼痛,效果可維持3個月至半年以上。

洪翊傑醫師表示,身受疼痛所苦的人,必須長期仰賴止痛藥和傳統復健治療,但對於藥物和復健治療的效果,部分病人認為不盡理想,甚至還因為長期服藥,引發副作用,治療上的當務之急是緩解疼痛,同時打破疼痛的惡性循環也是重點之一。至於造成惡性循環的原因,是當疼痛刺激進入脊髓後,部分直達大腦產生疼痛感,部份藉脊髓反射路徑刺激交感及運動神經,引起血管收縮或肌肉緊張造成局部缺血,導致代謝物質堆積並產生發痛物質,進一步再刺激疼痛神經,形成惡性循環。

目前透過介入性疼痛治療,可打破惡性循環、改善慢性疼痛與提升病人生活品質。洪翊傑指出,此一新技術是運用局部止痛劑、抗發炎或其他藥劑,依解剖相關位置,輔以即時影像導引,以標靶式的注射或高頻電刺激,在可能引發慢性疼痛的病灶,包含周邊小神經、肌肉、肌腱或關節腔,來阻斷或減緩疼痛及發炎反應,快速達到疼痛緩解目的。

洪翊傑說,介入性疼痛治療,擁有低風險、治療時間短的優點,止痛效果可維持3個月至半年以上;所以,有慢性疼痛困擾的病患,切勿誤信偏方,購買來路不明或未經衛福部核可的醫療器材,應該積極就醫對症下藥,才能重回健康生活。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11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80多歲阿嬤,長期有服用降血壓藥物的習慣,某次健檢時發現空腹血糖108mg/dl,屬於糖尿病前期,雖醫護人員提醒應注意飲食,且養成運動習慣,但短短三個月後再健檢時,卻發現阿嬤空腹血糖飆升到135mg/dl,確診為糖尿病;鹿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余宜叡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施用毒品(成癮性非法藥物)成癮,已被證實是一種腦部功能失調的疾病,會影響個人認知功能與行為表現,且伴隨慢性及復發性病程。目前尚無單一有效、能適用於所有成癮個案的治療方法,需要跨領域、跨專業合作,除提供專業醫療外,更需要多元、長期的心理、社會復健服務介入,包括家庭支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停經後又出血以為回春了?竟是子宮內膜癌!61歲的廖媽媽50歲開始停經,但近3個月來卻發生陰道出血,還誤以為「回春」了!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增厚超過1公分,內膜切片發現為子宮內膜癌,進一步接受全子宮併卵巢輸卵管切除等癌症根除手術;幸運的是配合專業治療後,又恢復健康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疾病管制署表示,目前已進入恙蟲病流行季節,近期恙蟲病通報病例數呈現上升,個案感染地以花東及離島地區為多。疾病管制署提醒民眾,至郊外踏青,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部位塗抹經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蚊蟲忌避劑),並於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且換洗全部衣物,以減少恙蟎叮咬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