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憂疫情大腸癌篩檢回診只剩2成 國健署提腸保健康5技巧

憂疫情大腸癌篩檢回診只剩2成 國健署提腸保健康5技巧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受到疫情影響,眾多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民眾擔心就醫檢查,感染風險激增,而嚇得不敢回診。據台大醫院統計,往年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回診比率近8成,但今年5至7月只剩兩成,憂心不少人「肚子裡面腸癌組織越來越大。」


錯失大腸癌篩檢追蹤 罹癌風險恐倍數增長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表示,國健署提供50至75歲民眾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臨床顯示,可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如果報告為陽性反應,務必持續追蹤,如不敢面對現實,在半年後未接受大腸鏡檢查,則大腸癌死亡風險增加6成4。超過6個月以上才做大腸鏡檢查,罹癌風險倍數增加。


因此,邱瀚模提醒,即使疫情嚴峻,但罹癌高風險族群仍應積極回診追蹤,依照原訂時間做檢查,新冠病毒固然可怕,但如果錯失治療時機,無法切除腫瘤,死亡率遠高於新冠肺炎。


中秋烤肉在即 國健署提5大保腸技巧


盡管雙北疫情未熄,但仍有不少人期待中秋烤肉,親友同樂,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出「多蔬果、多運動、少紅肉、少燒烤、要篩檢」等保腸5技巧,希望國人健康更「腸」久。


▸多蔬果:烤肉時,提高蔬菜比例。可多挑選花椰菜、杏鮑菇、洋蔥、甜椒等當季新鮮、顏色豐富等蔬菜,促進腸胃蠕動與增加飽食感,避免吃太多肉類及澱粉。


▸少紅肉:而國際癌症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約1.33兩)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約2.66兩)紅肉(豬、羊、牛),將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建議烤肉時,應「少紅肉」,以魚蝦等海鮮以及雞肉為主,盡量少吃香腸、培根等加工肉品。


▸少燒烤:此外,「少燒烤」,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指出,在高溫表面上燒烤的肉片或肉汁,如滴到高溫表面或掉到火裡,產生火焰及煙霧時,會形成致癌物質「多環芳烴」,附著食物表面,因此,不要食用烤焦食物,最好盡量減少食用燒烤類食物。


為了降低烤肉對於身體的負擔,吳昭軍另分享「少醬料、去奶油、去肉皮及去焦黑」等原則,減少醬料的使用量,並選 擇低鹽的烤肉醬,或可以檸檬汁來增添風味。


在食材上,減少使用人造奶油,並去除肉類上的油脂,且一 定要去皮,以減少熱量及飽和脂肪的攝取。燒烤時避免食物離炭火太近,縮短燒烤食物的時間。


▸多運動:在「多運動」方面,許多人在疫情期間運動量大減,吳昭軍提醒,21%至25%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建議多找機會運動,消耗熱量,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速率,降低罹癌風險。


▸要篩檢:吳昭軍提醒,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的民眾,年齡越高,風險越高,50至74歲民眾務必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如結果異常,一要接受進一步腸胃鏡檢查。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帕金森氏症用藥症狀仍未解 突破細胞間質環境盲點有救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王先生一家人日前到南部喝喜酒;不料,吃到一半,孩子突然身體不適,但人生地不熟的他,不知附近有哪家診所可提供看診?其實,只要利用「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就能查詢附近周圍半徑1公里內院所、電話、地址及看診時間,就近接受診療,不必大老遠去掛大醫院的急診。 健保APP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近來網路流傳「關於膽固醇的說法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醫學欺騙」,文中指出美國政府修改了40年以來的錯誤,最終接受膽固醇並非令人擔憂,結果造成許多飲食控制良好的老病號病情失控。 血中低密度膽固醇是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當升膽固醇食物攝取過多,就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造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66歲的老黃外型看不出年紀,退休生活也清閒愉快,喜歡跟老朋友打牌聊天,無意中透露床上表現不佳,時常舉而不堅、堅而不挺,甚至挺了幾秒就完事,被朋友笑稱是「三秒交」先生。最近三個月症狀越趨嚴重,不僅性致全失,還出現心悸、呼吸不順的症狀,晚上還做惡夢失眠,至精神科求診後才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黃斑部視網膜水腫」簡稱為「黃斑部水腫」或「黃斑水腫」,是常見的眼睛併發症,最主要的症狀為中心視力減退,中心視野陰影或所謂「盲點」擴大,目前隨著三高等慢性病罹患率增加,視網膜血管阻塞引起黃斑水腫之發生率亦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黃斑部水腫發生率約千分之一 奇美醫學中心眼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