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病毒10年來首見6月無流行跡象! 防疫新生活奏效

腸病毒10年來首見6月無流行跡象! 防疫新生活奏效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腸病毒10年流行比較,首見流行季沒有爆發流行!新冠肺炎影響下,民眾1月開始就有戒心,開始戴口罩、勤洗手、社交距離,除成功擋住新冠疫情外,今(9)日衛福部疾管署發布,國內腸病毒疫情不同往年,在流行季卻沒有流行跡象,預計假使民眾防疫習慣能維持,今年可能就不會流行。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往年大約在22周(約4至5月)就會超過流行閾質(11000人次),但今年幾乎沒有上升跡象,上(23)周健保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次僅1360人次,雖然相較前一周上升3.8%,但比較去年同期11497人次,大幅下降88.2%,如果防疫習慣持續延續,今年有可能不流行腸病毒。


劉定萍解釋,腸病毒流行季約從4月開始上升,7月放暑假時開始下滑,主要傳染途徑是接觸感染,在強度防疫行為下,民眾開始習慣戴口罩與勤洗手,大幅減少雙手觸摸到病毒和再摸口鼻的機會,不但降低新冠肺炎感染機會外,腸病毒病例出現比率同時也大幅下降,若7月疫情沒有顯著高升,今年應該就不會流行。


同時劉定萍也說,腸病毒發生率低,同時也減少重症出現機會。2018年與2019年,腸病毒重症病患分別有16為與13位,今(2020)年目前僅有5位重症患者;如果比較去年2019年同期,下降幅度高達62%。同時,比較韓國、中國大陸、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統計至5月底,腸病毒感染人數都比2019年同期低。


疾管署呼籲,國內腸病毒疫情雖處於低點,但民眾平時仍應落實正確勤洗手、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並應做好環境整頓,加強巡、倒、清、刷,以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如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治療及通報。


更多NOW健康報導
▸COVID-19台灣防疫關鍵決策網 展現我國公衛實力
▸夏日常見熱傷害 尤以熱中暑死亡率超過30%最嚴重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女性漏尿有苦難言 婦科醫師教妳擺脫「溼」控人生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身處台灣醫療先進普及的國家,很難想像遠在中美洲的巴拿馬,有病人為了換人工膝關節,等了16年。國泰綜合醫院前往巴拿馬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義診,術後病人第三天就出院,終於擺脫3年來坐輪椅的日子,獲得「重生」,受惠的病人對於醫療團的醫治甚為感謝。 一周義診完成14例手術 國泰...

閱讀詳情 »

      不知道有多少人,晚上常常熬夜,或者大吃大喝,我們都知道這樣很傷身體,那麼到底傷害在哪裡呢?   其實熬夜對肝臟的傷害是最大的。 因為肝臟是我們身體里最大的解毒器官,而晚上又是肝臟集中精力的「工作時間」。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不休息,反而大肆吃喝,會讓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談到青光眼,一般人多半想到眼壓會升高。事實上,有些人得了青光眼,眼壓還是正常。眼科醫師傅宙經表示,有些人的眼壓看似正常,實際上已有青光眼,像高度近視、低血壓、貧血、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特別容易出現正常眼壓性青光眼;此外,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的人,也是正常眼壓性青光眼的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70歲婦人,長年患有糖尿病,日前半夜起床如廁,突然雙腳癱軟,直接摔倒在廁所內;所幸家人及早發現、緊急送醫,檢查發現除了手部骨折外,也確診為嚴重「下肢動脈阻塞」,若不盡早治療,恐血管壞死、造成敗血症,最後走上截肢一途。 收治個案的安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部長陳偉華指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