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自從知道蛋可以這樣吃後,我變瘦了!眼睛清澈了!記憶力更好了!反正這樣做超輕鬆簡單!快點試試看!

自從知道蛋可以這樣吃後,我變瘦了!眼睛清澈了!記憶力更好了!反正這樣做超輕鬆簡單!快點試試看!

翻拍自今日頭條,下同

 

 

 

雞蛋是常見的食物,適量吃雞蛋能夠有效的補充蛋白質,還能提高你的記憶力保護你的眼睛。但是吃雞蛋也是有禁忌的,雞蛋不能天天吃,否則容易造成早死。

 

 

天天吃雞蛋死得更快?

專家指出,雞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過多,可導致代謝產物增多,同時也增加腎臟的負擔,有調查表明:在一些城市職工中,有些從事腦力勞動或輕體力勞動的青年人,為增加營養,一天要吃5~6個雞蛋;有的中、小學生每天早餐吃3個雞蛋,午、晚餐也吃1~2個。在一些農村裡,產婦每天要吃10~15個,月子裡竟吃300~450個。他們認為:「雞蛋有營養,多吃補身體。」其實不然,吃得太多,反而會給身體帶來一些不良影響。 以產婦為例,一個雞蛋約含膽固醇250毫克,10個雞蛋約含2500毫克膽固醇。這個量,是正常攝入量的近10倍。加之,雞蛋中富含的脂肪屬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必然會使血清膽固醇急劇上升,並能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一般來說,健康成年人只要密切注意和控制通過肉類和乳製品等其他途徑攝入的膽固醇數量,每天吃1個雞蛋為宜,且儘量不吃蛋黃,因為一個蛋黃就包含了健康成年人每天應當攝取的膽固醇數量的三分之二。

 

 

吃雞蛋的好處

1.減肥

早餐吃雞蛋不但可以降低熱量的攝入,還能有效的控制體重的飆升。

 

 

2.提高記憶力

雞蛋蛋黃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固醇類以及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D及B族維生素。雞蛋中豐富的膽鹼是合成大腦神經遞質——乙酰膽鹼的必要物質,同時也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有助於提高記憶力,使注意力更集中。

 

 

3.保護視力

雞蛋中的蛋黃中的兩種抗氧化物質——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能保護眼睛不受紫外線傷害。

 

 

4.補充優質蛋白質

雞蛋的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與粥和面包等食物相比,雞蛋中蛋白質的氨基酸構成更好,其必需氨基酸組成與人體基本相似,生物學價值也是所有食品中的佼佼者。

 

 

 

雞蛋怎麼吃才健康

有益心臟排行榜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不加一滴油、烹調溫度不高、蛋黃中的膽固醇也沒接觸氧氣(膽固醇一旦被氧化,就會成為最嚴重的心血管健康威脅之一),因此是對心臟最有益的吃法。

第二名:水煮荷包蛋

第三名:蛋花湯和蒸蛋

第四名:煎荷包蛋

第五名:攤雞蛋。指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餅,因此蛋黃中的膽固醇氧化不多。

第六名:炒雞蛋。雞蛋打散後再炒,蛋黃中的膽固醇和空氣接觸較充分,氧化較多。雞蛋比較吸油,用油量也較大。

 

 

維生素保存排行榜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加熱溫度低,營養全面保留。

第二名:蒸蛋。加熱溫度較低,核黃素、葉黃素等水溶性維生素損失少。

第三名:水煮荷包蛋。加熱溫度較低,水溶性維生素有少許損失。

第四名:煎荷包蛋。加熱溫度高,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都有損失。

第五名:攤雞蛋。加熱溫度高,所有維生素都有損失。

第六名:炒雞蛋。加熱溫度高,維生素損失較多。

 

 

蛋白質最好消化排行榜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有研究顯示,水煮蛋的蛋白質消化率高達99.7%,幾乎能全部被人體吸收利用。

第二名:煎荷包蛋和攤雞蛋。這兩種做法的蛋白質消化率為98%。

第三名:炒雞蛋。蛋白質消化率為97%。

第四名:蒸雞蛋。蛋白質消化率92.5%

第五名:生雞蛋。蛋白質消化率僅為30%—50%。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面對新冠肺炎威脅,各國紛紛祭出政策以對應疫情衝擊。台灣經濟學會、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與陽明大學防疫中心在2020年7月30日與31日,共同舉辦「新冠病毒政策對應研討會」。協辦單位包含台灣健康經濟學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計量理論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膳食纖維好處多多,但你知道哪些食物含量最多嗎?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盧映竹表示,如以同樣重量作比較,黃仁黑豆、帶莢毛豆可說是膳食纖維之王,至於水果,則以芭樂、百香果含量最為豐富。 腸道是鞏固免疫系統的第1道防線,膳食纖維則扮演重要角色,國健署建議,19歲以上成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2位年齡分別為64歲及56歲的楊姓姐妹,皆無抽菸習慣。日前一同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健康檢查,透過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檢查結果呈現2人在肺部皆有異常影像,分別是左上肺葉有1處約1.8公分的毛玻璃結節及左下肺葉處有1處約1.3公分紮實結節,後續由臨床專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國內疫情已趨穩定,出境需求漸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檢驗量能也隨著提升,自1月至今已完成逾4500件新冠病毒檢體檢測。高醫檢驗醫學部醫師陳昭儒表示,經由多重把關及配方優化後,將出現非特異性訊號比例,由原先63.1%大幅降至12%,避免發出偽陽性報告的可能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