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疫親子宅在家 專家教爸媽「互動法則」避免崩潰

防疫親子宅在家 專家教爸媽「互動法則」避免崩潰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玩樂」是孩子重要的職能,也是學習的重要媒介,親子一起玩效果更好,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孩子進行靜態操作類的專注力有限,在遊戲安排上建議動靜交替,孩子可以玩得更開心喔!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職能治療師蔡欣芸提供您幾個小建議,期待能幫助您度過這個非常時期。

親子互動遊戲  一起度過疫情期

1.氣球遊戲

(1)空降氣球

孩子雙手抱住箱子/鍋子/籃子,家長從高處將氣球放下,讓孩子去接,這個過程可以練習到孩子的手眼協調及肢體動作協調能力,氣球落點的不確定性也能增加遊戲的樂趣。熟悉之後,角色互換,可以讓孩子爬上凳子、沙發或床上丟氣球,讓家長來接。

(2)你拍我接

家長將氣球拍向孩子,孩子雙手環抱將氣球接起,可調整氣球的方向及遠近來增加遊戲的難度,挑戰孩子手眼協調及身體的移動能力。

2.紙張遊戲

紙張是家中常見的物品,可以利用過期的廣告單、孩子常用的色紙等來進行遊戲,例如撕成長條、撕成小塊、搓成小球、投入瓶子、貼成作品等,好玩之餘,孩子也可以練習掌內操作、雙側協調及工具使用的能力。

3.歸位遊戲

家長可依孩子「視覺搜尋的能力,在散落的玩具中挑出幾樣在孩子面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直接從玩具堆中挑選,由家長發號司令,請孩子將指定物品放進玩具箱裡,指令的長短可依孩子的理解能力調整,循序增加難度,如「車子」、「藍色的車子」、「請將藍色的車子放入箱子裡」。玩具箱可以擺在一段距離外,在孩子拿好玩具後,請他跑去放進箱子裡,再跑回來,增加活動量的消耗。

生活中三練習 親子相處更融洽

1.自我照顧

刷牙、擦臉、穿衣等自我照顧活動,是孩子每天例行的生活事項,爸爸媽媽可以挑選孩子可以完成的部分讓孩子操作,例如打開水龍頭、擰乾毛巾、穿衣時自己將手伸出來等,豐富孩子的操作經驗,同時也增加孩子的對身體部位的認識。

2.家事處理

食材準備、餐具收拾、擦拭桌子等家事處理活動,也可以讓孩子的活動唷,例如簡單清洗蔬菜、收拾湯匙筷子、用抹布把桌子擦乾淨等,挑戰孩子的雙側協調及手部穩定度,也建構孩子對家事的概念,熟練之後,孩子也能負責部分家事,共同分擔家事的處理。

3.餐點準備

水果、果汁、三明治等簡易餐點,可以拿來當早餐或是點心,在孩子進食前,引領孩子參與餐點製作的過程,可以讓孩子認識更多的食物,也有機會減少偏食的情況。

【延伸閱讀】

胰島素一百周年 醫師破除胰島素四大迷思

中藥補腎防骨鬆 一「舉」兩得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43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早在1月底,網路上「被隔離需要自費高達4萬元,失去收入來源更可能解隔以後也失業了。」等相關傳言盛囂塵上,甚至不少年輕人改手寫,意圖規避匡列。對此指揮中心再次說明,會評估感染風險以匡列密切接觸者,以1人1室居家隔離為原則。如為移工,不可能維持適當隔離,指揮中心同意後也可...

閱讀詳情 »

國健署建議,每天早晚都要喝一杯奶,而這個奶是最推薦鮮奶、保久乳、優酪乳等無調味的乳品。不過,巧克力口味的調味乳也是深受媽媽們喜愛,但是你知道「調味乳」的成分也有很大的差別嗎?在這則專欄中,營養師將會解析市售常見「調味乳」的乳原料來源差異,還有該如何挑選! 專欄目錄 常見的調味乳,不是調味乳!是乳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今日與疫苗相關的消息相當多。首先是第23期疫苗即將開放預約;接著是高端疫苗通過巴拉圭的EUA,全球共8個國家認可高端疫苗;再來是新1批莫德納抵台。 第23期疫苗開放預約 2月21日開打 指揮中心表示,第23期施打時程為2月21日至2月27日,將從16日起開放預約。只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09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1737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我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為3,964人,肝癌為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為7,773人。依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肝癌為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第4位,發生人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