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驚爆》你買的蜂蜜 根本不含蜜│今周刊

出處:今周刊
撰文:李建興、許瓊文、林麗娟

你知道嗎?甜味劑、有害香料正在殘害我們的下一代!台灣過敏兒暴增20倍,氣喘兒大增15倍,每12個孩子就有1個過動兒。無所不在的香甜陷阱,正全面入侵你我的生活。

《驚爆》你買的蜂蜜 根本不含蜜│今周刊

為了一探問題究竟有多嚴重?《今周刊》兵分多路從食品端、法規管理來追查台灣的香甜危機。首先查驗被國人視為天然健康的市售蜂蜜成份。八月十三日,記者在台中市的南北貨批發集散地-建國市場採購了產地來自雲林土庫及台中市的三罐各為三千公克裝、產品標示為調和蜜的蜂蜜,送往SGS檢驗,一窺其中虛實。

調和蜜居然沒蜜的成份,就連真蜜也不純!

八月三十日報告出爐,我們有驚人發現!其中這三罐標籤上大刺刺寫著「蜂蜜」兩字的產品,在SGS採用同位素值和蛋白質含量等兩道關卡比對後發現,這非但不是百分之百純蜜,更誇張的是完全沒有任何一滴蜂蜜成分,而為求謹慎,我們委請台灣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以及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主任陳裕文判讀,幾乎斷定這些蜂蜜,其實根本不含蜜。等於消費者喝下的是一堆糖水化合物,最可怕的是,抽樣三件產品,三件都不合格,不合格率100%,可見市面上到處充斥以人工香料、糖精製造,而不含天然蜂蜜的黑心蜜。

吳家誠從同位素所呈現的數值判斷,黑心廠商用來以假亂真的蜂蜜極可能是玉米糖漿。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玉米果糖主要由基因改造玉米製造的,因此價格便宜,已取代高價的蔗糖,廣泛地使用於麵包、糕點、含糖飲料。而醫學報告指出,此為一種慢性毒素,現代人的脂肪肝、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尿酸等,可能都與之有關。

調和蜜沒蜜,市售真蜜就真的不純砍頭嗎?《今周刊》進一步到賣場挑選兩罐包裝精美,單價較高,且標示百分之百的天然蜂蜜,送交SGS檢驗,結果也令人失望,其中有六成是人工轉化糖,卻明目張膽標榜是天然蜂蜜,除有欺騙之虞,也傷及消費者健康。

今周刊送驗問題蜂蜜名單

黃記蜂蜜,未含蜂蜜成份:台灣黃記企業(雲林縣土庫鎮建成路56號)
調和龍眼花蜜,未含蜂蜜成份:山水蜂蜜(雲林縣土庫鎮新建路23號)
龍眼蜜,未含蜂蜜成份:新聯美興業(台中市東英13街40-1號)
台灣蜂蜜(100%純蜜),有六成是果糖:情人蜂蜜(雲林縣土庫鎮建國路102號)

香甜的致命誘惑 無所不在的陷阱全面入侵!

奶粉、優酪乳裡的人工甘味劑,是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的主因;牙膏、芳香劑所含的人工香料,容易引發噁心、暈眩,甚至致癌。香料、甜味劑對下一代的戕害才是危機中的危機。臨床統計指出,台灣平均每三人就有一個是過敏體質,從一九九○年到二○一○年的二十年間,過敏疾病發生率迅速攀升二十倍。而台北市國小學童氣喘發生率,也由七○年代的一‧三%,爆增三十倍,二○○○年後達一九%。至於台灣的過動兒比率竟高達七至八%,也就是十二個台灣小孩,就有一位是過動兒。無所不在的香甜陷阱,正全面入侵你我的生活。

(本文未完,詳細完整的報導內容,請參閱今周刊數位主題故事,請點選此)

※今周刊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BToday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今周刊數位主題故事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之下,意外也有好消息!疾管署今(9)日公布最新監測數字顯示,原本5月就該進入流行期的腸病毒,不但單周就診人次比去年大降接近9成,僅1千多人,距離流行閾值的1.1萬人次有著極大的距離,連踏入流行期都沒有,為十年來首見,腸...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邊境解封」首波鎖定從商務客開始放行,入境須持PCR陰性檢驗報告,就可以把檢疫時間由現行14天縮短為至少5天,外界關注何時上路?首波國家有哪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9)日表示,紐西蘭、澳洲、越南、汶萊等病例數低...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體有傷口、或是其他皮膚問題,只要貼個「人工皮」就可以痊癒,真有這麼簡單嗎?網路流傳著這樣的「人工皮」神效傳言,但食藥署今(9)日在食藥闢謠專區澄清,並不是所有傷口都適合使用「人工皮」,尤其皮膚有5大狀況者更是不建議使用。 近來網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