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熱死」不是假的! 延誤送醫中暑恐致死

「熱死」不是假的! 延誤送醫中暑恐致死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真的好熱!最近氣溫飆高、屢破紀錄,中暑人數年年攀升,但是你知道嗎?中暑若是未及時採取正確措施,可能危害健康外,還可能有生命危險,「熱死」可不是玩笑話!

台中醫院家庭醫學科蒲震寰醫師表示,夏日會產生的熱疾病的種類繁多,其中包含了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任何增加產熱或降低散熱數量等因素,都容易使人體運作超過身體熱量調節的限度,導致中暑的發作。但是,一般民眾極難去區分這些熱疾病的症狀,但其實只要注意幾點常見的影響因子,便能遠離這些熱病。

蒲震寰醫師指出,中暑常見的因素有高熱、潮濕等外在環境因素之外,不可忽略的還有會降低散熱能力的生理因素,如脫水、心血管疾病、年老、肥胖以及藥物等。中暑的症狀有許多,輕微的熱暈厥症狀為暈眩、皮膚濕冷、脈搏減弱等;較嚴重的熱衰竭症狀是非常口渴、疲倦、四肢乏力、噁心、頭痛、暈眩或短暫神智不清、皮膚濕冷、面色蒼白、脈搏急速卻微弱;嚴重的中暑患者,甚至會逐漸減少或甚至停止出汗,皮膚乾燥發熱、脈搏微弱、呼吸加快、暈眩混亂甚至昏迷、痙攣亦可能發生。

醫師也提供預防中暑的小撇步,讓你涼快過夏日:

一、慎防脫水:補充足夠水份、電解質及礦物質,避免飲酒及大量含糖飲料。

二、保持通風:室內活動時保持通風,可利用空調、電扇保持涼爽,以及避免在濕熱的環境下作劇烈運動,應選擇通風的場所進行。

三、淺色衣物:外出時選擇淺色、寬鬆的衣物,並做好防曬措施。

四、活動時間:若要外出或從事戶外活動,最好安排在早上或黃昏後。

五、高危險群要小心:老年人、嬰幼兒、體重過重、心血管疾病患者、酗酒者、長期使用精神科藥物(例如鋰鹽等)及利尿劑等病患,較易發生中暑,須特別注意。

醫師叮嚀,若發現有熱衰竭等相關症狀的徵狀時,應立即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儘速飲用冰涼不含酒精的飲料、沖冷水或冷水浴以降低體溫。若一小時後仍無明顯改善,或出現中暑的症狀,應持續降溫,並且儘速就醫。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979

相關推薦

作者:駱慧雯一邊看電視,一邊滑手機看Facebook和Line的訊息,不忘用電腦逛逛購物網站…,讓你的眼睛出現健康危機了嗎?現代人生活擺脫不了3C產品,長期過度用眼和暴露於強烈藍光之下,容易造成眼睛酸澀、提早老化和出現黃斑部病變,如果置之不理,還可能導致失明。為了不讓黑暗生活成為未來式,許多人會補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醫學美容蓬勃發展,雷射科技的研發成長一日千里,近幾年更被稱為皮膚雷射治療系統大躍進的時代。雷射系統的演變從早期的毫秒雷射、微秒雷射、奈秒雷射,發展到民眾耳熟能詳的飛梭雷射 ,每一項系統皆能成為不同世代的雷射代表,直至現今皮秒雷射的問世,更象徵一個雷射新世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菸害每年導致全世界700多萬人死亡,為了提高世界各國對於菸害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WHO)訂每年的5月31日為「世界無菸日」。今年世界無菸日的主題為「菸草和心臟病」,特別強調菸草是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最大危險因子。近八成急性心肌梗塞男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高劑量口服類固醇 妙齡美眉深受所苦一名擔任流行雜誌主編的陳小姐(化名),十年前因長期慢性咳嗽、胸悶,就醫診斷後為氣喘,便開始接受吸入型類固醇治療,半年後自覺控制不錯,便停止規律用藥與回診。然而至40歲這年,氣喘症狀卻急遽惡化,經診斷後為嗜酸性白血球型嚴重氣喘,除了使用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