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磨娘精」可能是過動兒 早療早改善

「磨娘精」可能是過動兒 早療早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過動兒早有跡象!不少家長等到孩子上課坐不住、常與同學打架,被老師視為「壞學生」,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過動症。根據醫師臨床經驗,其實過動兒在幼兒時期就有跡可循,例如常哭鬧、不好帶,在父母眼中可能是「磨娘精」的孩子,建議尋求專業協助,透過早療能有效改善。

過動症不分老少

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俗稱的過動兒是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成人也可能罹患。現代雙薪家庭忙碌,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早期徵兆。

不治療恐有暴力行為

臧汝芬醫師舉例,臨床常看到許多小小過動兒,在家裡缺乏友善環境,再加上好奇心強,會東摸西摸而受到意外傷害,或是因常常犯錯而被打罵,漸漸過動兒的情緒變得更激躁,甚是出現暴力行為。

及早行為治療可改善

臧汝芬醫師強調,孩子通常在開始走路後至學齡前階段,就會慢慢的出現過動、鬧情緒,或常哭鬧等不適應症狀,這時就可能有過動傾向,家長可與孩子至醫院學習行為治療,家長多傾聽以便了解孩子的想法,協助孩子配合適當的行為約束,從小學習良好的行為模式,才能提早處理過動行為。

【相關文章】e化觸控遊戲 幫助過動孩子找到自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1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根據統計,我國年增1萬3000多名肺癌患者,儼然已成為台灣新國病,其中以罹患非小細胞肺腺癌占多數。如為基因變異,則可使用標靶藥物,但平均使用1年就會產生抗藥性。   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張基晟主任表示,有基因突變的患者都建議吃標靶藥物治療肺癌,差別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目前抑制嚴重心室性心律不整的方法主要是依靠藥物,如果藥物效果不佳或產生副作用,則以3D立體定位系統找到心室病灶並以心導管電燒方式去除,這種侵入式的微創手術成功率僅約50%至80%,且有約5%至10%發生併發症的機會。   臺大醫院由心臟內科、影像醫學部與放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傅婷/宜蘭報導】宜蘭1位67歲李先生因突發腹部劇烈疼痛至羅東博愛醫院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腹部有顆8.2公分的腹主動脈瘤破裂,隨時有出血致死的危險,就像體內有1顆不定時炸彈爆炸,所幸在進行緊急手術治療後,搶救回寶貴性命。   主動脈是一大血管,將心臟打出的血液輸送至身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尿上面浮一層泡泡,是否腎功能出問題了?其實尿有泡泡,原因非常多,其一原因就是尿到馬桶裡時,因衝力產生的泡泡,但過一段時間泡泡就會消失;若泡泡10分鐘都不會散,就表示身體出現狀況。正常的尿液顏色應該是淡黃色、清澈,且有一點尿味,如果顏色太深、混濁或太淺、完全沒有氣味,就可能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