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萌牙」後怎麼吃? 三原則突破飲食銜接期

「萌牙」後怎麼吃? 三原則突破飲食銜接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讓新手爸媽最煩惱的就是寶寶怎麼吃。尤其是當「萌牙」後,許多爸媽都以為這樣就可讓寶寶吃大人的食物了,沒想到寶寶卻開始「厭食」。寶寶長牙,就意謂著即將進入「銜接期」,所謂的銜接期就是由食物泥(副食品)進入可吃固體食物的階段,副食品專家認為,不應跳過銜接期而直接食用成人食物。到底固體食物怎麼吃?吃多少?其實,寶寶的每口營養都有大學問!

當孩子長出可以磨碎食物的第16顆牙,即小臼齒後,怎麼為孩子準備才能讓孩子吃得健康、吃得營養、吃得不挑食呢?嬰幼兒副食品專家洪嘉穗表示,若孩子在長出第16顆牙齒前每餐的食物泥(副食品)都能吃很好,且不太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建議寶寶可以「少量吃」為原則:先以食物泥(副食品)為主,加入兩倍水煮成的軟飯,並可加入剪碎的蔬菜、豆腐、碎蛋、魚……等餐桌上可以剪得很碎的食物,都可以給孩子少量嘗試食用。

原則二「固體食物增加」:當孩子越吃越好時,食物泥(副食品)便可以慢慢減少,正常固體食物慢慢增加,建議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固體食物越加越多,食物泥則是補充餐桌上孩子不足的營養。

然而,當固體食物成為孩子主要飲食來源時,一樣要幫孩子將食物剪碎、剪細,不要以為孩子有了小臼齒便什麼都能吞嚥,長長的葉菜類、一整圈的蓮藕、一大塊的肉等為切小、切碎的食物,孩子在無法咀嚼磨碎的狀態下很容易噎到,因此孩子只好將其吐出,而很多父母會誤以為孩子偏食、挑食、不肯好好吃飯。

原則三「多樣化」:有些孩子已經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過鹹、過甜的食物反而會本能性的拒絕(尤其是外賣的食物),因此,照顧者在準備食物時只要遵循著保留食材原始味道的方式,便可以讓孩子吃得很愉快,譬如:燙青菜、蒸南瓜、蒸毛豆、蕃茄炒蛋、蓮藕山藥清湯……等不需太多調味的佳餚,只要每餐的食材能多樣化,讓孩子得到均衡的營養,這樣剛開始接觸正常固體食物的孩子就會吃得很滿足、很開心。

專家洪嘉穗建議,給孩子足夠的三餐飲食,避免含人工添加物、色素的食物,而水果可以在三餐飯後馬上接著食用,其餘時間除了水外,不要給予零食飲料,這樣就可使寶寶越吃越好。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056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國內新增6例新冠個案,分別為4例本土與2例境外,死亡案例上升1例;本土個案都分布在雙北地區,境外移入則由美國與俄羅斯入境,全台累計已有15,850例新冠個案。 ▲8月12日台灣增加新冠患者狀況。(圖/中央流行情指揮中心提供) 4例...

閱讀詳情 »

隨著台灣社會保健觀念與思維的轉變和落實,台灣保健品市場發展蓬勃成長。根據食品所ITIS團隊調查及推估,2018年臺灣保健食品市場規模就達1,367億新臺幣,成長率5.79%。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為台灣社會各面向帶來的衝擊,更讓許多保健習慣逐漸養成並深入大眾生活。根據東方線上於今年6月份發佈的調查顯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受到新冠肺炎影響,讓許多民眾擔憂感染問題而不敢就醫,日前彰化基督教醫院就收治一名因疫情不敢就醫的舌癌患者,險些演變為癌症末期,原來這名患者今年四月開始,舌頭出現潰傷,但仍未好轉,又碰到疫情變嚴重,因此暫緩就醫計畫,後續竟演變成硬塊才緊急就醫,所幸經醫療團隊安排手術治療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台中74歲張伯伯40年前因消化道出血,接受手術切除一半的胃,最近卻出現解黑便、噁心等症狀,赴醫檢查發現之前手術的胃腸吻合處有一腫瘤,切片證實為殘胃癌,恐有生命危險,所幸經手術將殘留的胃及腫瘤切除,並搭配化學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總算穩定下來,現正持續追蹤中。 亞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