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癌】合併標靶藥物治療 提升晚期腸癌存活率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台灣大腸直腸癌罹癌人數每年遽增,目前治療方式採以「個人化醫療」及依照病患情況「量身訂做」,透過手術、放射線、化學及標靶藥物等,可提升存活期;其中,手術較能降低對病患傷害、術後恢復最快,以及免疫力抑制最低的低侵襲性微創手術,隨著新藥問世和達文西機器手臂發展,可提升手術治療的效果。

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說明,第1-3期的大腸直腸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除將腫瘤所在腸管切除外,還要視病患情況及醫師判斷廓清淋巴結。術後是否接受輔助性化療,需根據腫瘤的病理分期,第3期一定要接受化療;第2期視情況而定,高危險群的病患才建議做輔助性化療。

台灣大腸直腸癌病患約有1/4首次診斷確診就屬大腸直腸癌第4期,腫瘤已轉移至其他器官,最常見為肝臟與肺臟,無法單以手術根除性治療,需配合外科、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等多科醫師診療,輔以化療與標靶藥物,妥善使用可提升病患生活品質和有效提升存活期。化學及標靶治療有時是在術前實施,先使腫瘤縮小後再手術,有些則是術後進行,視醫師判斷和病患狀況而定。

梁金銅主任解釋,標靶治療是運用高科技分子生物醫學,找出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的不同,針對癌細胞特異標靶,阻斷癌細胞成長,較無傳統化療的副作用。標靶藥物合併傳統化療可縮小腫瘤,幫助病患有機會進行根除式切除,並有助於延長整體存活。

目前針對大腸直腸癌第1線標靶治療,健保局已通過給付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單株抗體

Cetuximab及血管生長因子單株抗體Bevacizumab兩種標靶藥物。Cetuximab直接作用在腫瘤細胞上,有生物標記KRAS

基因可預測是否有效,副作用是皮膚及輸注反應,可經由預防性藥物達到有效控制;而Bevacizumab經由改變血管特性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環境,副作用是胃腸穿孔、外科手術和傷口癒合的併發症及出血,現階段無法事先預防,因此,病患若治療後需進行手術,需小心時間點的選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000

相關推薦

  瘦下來的感覺有多好,那簡直就像人生開了掛!別看我們的喬妹現在把宋仲基迷得不要不要的。以前的宋慧喬也有土肥圓的時候。趁著離夏天還有一段時間,我們蒐羅到韓國女星用來減肥的食譜,哈哈哈,想瘦身的趕快記起來! 女明星減肥總是有奇招,特別是韓國女星不但瘦得快關鍵氣色好。先來一組女星們減肥前後的...

閱讀詳情 »

手腕關節、腳腕關節等部位有很多各條經絡相通的介面,轉動它們,原本堵塞不通的經絡瞬間被接通。這樣,由於經絡不通導致的白髮、睡眠不好、臉上長斑等問題都可很快解決。   在2009年4月份開始鍛煉之前,我的身體很差,經常感冒,咽乾,還有鼻竇炎,牙齦也老愛發炎,每天早上醒來嗓子裡有黃痰,晚上睡覺時...

閱讀詳情 »

    (翻攝自萬花鏡 zhengxinganli,下同) 美食不僅僅講究色、香、味,更注重健康,讓我們來細說美食、健康、養生。 擁有豐滿的胸部相信是每位成年女性的夢想,有什麼方法可以來豐胸呢?豐胸的方法很重要,應要正確,這樣才不會有副作用。今天,就為大家盤點女性豐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