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定要知道!各種癌症的早期信號,很多人都是因為發現太晚!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治愈率,這對於癌症來說也同樣適用。特別是對於腫瘤高發區的人們來說,只要重視癌症的早期症狀和體徵,及時進行檢查,或定期進行普查,大部分癌症可以做到早期發現。

1食管癌的信號:

吞嚥食物時有哽噎感、疼痛、胸骨後悶脹不適、食管內有異物感或上腹部疼痛。

一定要知道!各種癌症的早期信號,很多人都是因為發現太晚!

圖片來源

2胃癌的信號:

上腹部疼痛,俗稱心口疼。早期胃癌患者往往平時一向很好,逐漸發現胃部(相當於上腹部)不適或有疼痛,服止痛、止酸藥物不能緩解,持續消化不好。

一定要知道!各種癌症的早期信號,很多人都是因為發現太晚!

圖片來源

3肺癌信號:

刺激性咳嗽,且久咳不愈或血痰肺癌多生長在支氣管壁,由於癌細胞的生長,破壞了正常組織結構,強烈刺激支氣管,引起咳嗽。經抗生素、止咳藥不能很好緩解,且逐漸加重,偶有血痰和胸痛發生。

一定要知道!各種癌症的早期信號,很多人都是因為發現太晚!

圖片來源

4乳腺癌信號:

正常女性乳房,質柔軟,如果非經期觸摸到乳房腫塊,且年齡是40歲以上的女性,應考慮有乳腺癌的可能。

一定要知道!各種癌症的早期信號,很多人都是因為發現太晚!

圖片來源

5宮頸癌信號:

正常婦女的月經每月一次,平時不會出現陰道出血。如在性交後出血,可能是患宮頸癌的信號。性交後出血一般量不多,如果陰道異常出血可能發現早期宮頸癌。

6鼻咽癌信號:

鼻涕帶血主要表現為鼻涕中帶有少量血絲,特別是晨起鼻涕帶血,也可伴有鼻塞,耳鳴、頭痛特別是一側性偏頭痛等。

7直腸癌信號:

腹痛、下墜、便血凡是30歲以上的人出現腹部不適、隱痛、腹脹,大便習慣發生改變,有下墜感且大便帶血,繼而出現貧血、乏力、腹部摸到腫塊,應考慮大腸癌的可能。其中沿腸部位呈局限性、間歇性隱痛是大腸癌的第一個報警信號。

一定要知道!各種癌症的早期信號,很多人都是因為發現太晚!

圖片來源

8肝癌信號:

右肋下痛右肋下痛常被稱為肝區痛,此部位痛常見於肝炎、膽囊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癌起病隱匿,發展迅速,有些患者右肋下痛痛持續幾個月後才被確診為肝癌。

一定要知道!各種癌症的早期信號,很多人都是因為發現太晚!

圖片來源

9顱內腫瘤信號:

頭痛、嘔吐頭痛等多發生在早晨或晚上,常以前額、後枕部及兩側明顯。嘔吐與進食無關,往往隨頭痛的加劇而出現。頭痛、嘔吐是腦瘤的常見臨床症狀,應視為顱內腫瘤危險信號。

一定要知道!各種癌症的早期信號,很多人都是因為發現太晚!

圖片來源

10其他癌症信號:

長期不明原因的發熱造血系統的癌症,如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常有發熱現象。惡性淋巴瘤臨床表現為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在淋巴結腫大的同時,病人可出現發熱、消瘦、貧血等症狀。因此,長期原因不明的發熱應疑是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的信號。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心臟停止73分鐘」死亡跟明天哪一個先到?一位急性心肌梗塞住進ICU換心續命的過程… 死亡的告別不容易,但其實「認真活著」,又何嘗不是充滿勇氣的一種選擇!輕輕撫著胸口這條長長的血痕,心臟受贈者黃健予出版《失去心跳的勇氣》(時報出版),說著那一天的故事……今天...

閱讀詳情 »

AZ疫苗將在12日擴大施打,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等第二、三類人員都可以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表示,部立醫院將加入全台接種點,並且接種疫苗預約掛號無上限。談及是否考慮評估增加診所接種點,莊人祥回應,由於診所醫師反應無法預約接種,目前已獲得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的承諾,加入合約接種...

閱讀詳情 »

台灣開打AZ疫苗以來,接種人數成長緩慢,疫情指揮中心宣布,4月12日起擴大施打對象,航空機組員、中央地方防疫人員皆入列。新北市長侯友宜搶頭香,明日將成為六都首長中首位接種,是否感到壓力?他今對此表示,誰打第一個沒多大意義,重點是疫苗施打率非常不理想,他身為地方指揮官要身先士卒,沒有退避的理由,期許能...

閱讀詳情 »

針對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疫情指揮中心今召開記者會,發言人莊人祥公布,國內新增1死亡個案,為案889,本國籍6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病史。莊人祥說明,該個案於今年1月19日發病(更新原發病日1月20日)、24日確診;個案於入院後病況加劇,使用呼吸器及葉克膜治療,2月22日因檢驗條件符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