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直不敢問:「房事」多久才正常? 原來這樣最健康!

一直不敢問:「房事」多久才正常? 原來這樣最健康

(圖片來源image.baidu

有些新婚夫婦,在蜜月裡幾乎天天進行,其中新婚之夜,連續進行4-5次,甚至白天也閉門繼續,但也應該適當地加以節制,不宜過度。有人調查,男子性生活的次數一般隨年齡的增長而遞減,在22-25歲期間,每週3次;32-35歲,每週2次;在41-45歲,降到每週1次。當然,這只是個平均數。每個年齡組都有很大差別,有些人多到一天數次,而另一些人則少到每月一次。所以不能僅從頻率上來判定是否適度。

 

公式合不合理?

「頻率=年齡的首位數×9」。美國性學專家在中國組織的一次性學論壇上公佈出了他的這項發現,結果一出,舉座嘩然。

根據這一公式推算,一個在二十年齡段(20歲至29歲)的人,他(她)的性愛公式為2×9=18,18可以看成是10和8的組合,也就是說適合他(她)的性愛頻率為10天內過8次性生活;一個在三十年齡段(30歲至39歲)的人,他(她)的性愛公式為3×9=27,即他(她)適合在20天內過7次性生活。

專家也是通過問卷調查總結出來的經驗公式,到如今沒有太多實驗室意義上的科學依據,僅僅是一個供人們參考的公式。公式是千篇一律的,性生活頻率卻要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情緒、愛情等而定。

年齡和次數

房事的次數不是固定的,它因人的年齡、身體狀況而異,不同的人,房事的次數也不相同。如《素女經》云:「人二十者,四日一洩;三十者,八日一洩;四十者,十六日一洩;年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洩;年六十者,一月一洩」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人們更加認識到節制房事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房事的標準是事後第二天沒有疲勞感,精神抖擻、心情愉快。較為年輕、身強力壯者,可以一週三、四次房事,甚至一天一次,年齡較大、身體虛弱者則要節制房事,如一週一次,半月一次,甚至一月一次。

一次進行時間多久最健康

一般不長於13分鐘。

美國賓州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人們對於長時間的期待和神話其實有誤,不包括前戲在內,專家認為,良好的互動通常持續13分鐘或更短。

該研究對美國性治療與研究協會的成員進行問卷調查,接受調查的包括心理學家、醫生、社會工作者、婚姻治療師及有數十年經驗、曾經護理過數以千計病人的護士。34位專家回答了他們認為的進行的理想時間長度(不包括前戲時間),據他們的看法,3~7分鐘是適當的,7~13分鐘則是人們希望的理想時間長度,超過這個時間就太久了,少於3分鐘則太短。

 

進行此項研究的心理學家指出,人們對自己或性夥伴的能力的解釋是在社會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不切實際的期望會造成人們普遍的失望和沮喪。不幸的是,今天的流行文化仍在加固人們臆想的關於這類老套神話:比如時間要長、或要大等等。此前有研究發現,大量男女說他們期望30分鐘以上。

☆☆☆☆☆☆☆☆☆☆☆☆☆☆☆☆☆☆☆☆☆☆☆☆☆☆☆☆☆☆☆☆☆☆☆☆☆☆☆☆☆☆☆

via

大家都在看>>>

 

驚!血管堵塞時你不會有感覺,沒救時你才會知道!5分鐘讓堵塞血管瞬間暢通!轉載一次救人一命!

 


一直不敢問:「房事」多久才正常? 原來這樣最健康

 

 

老公決定了老婆的長相,看完我驚呆了!
一直不敢問:「房事」多久才正常? 原來這樣最健康

 



 

 

 

相關推薦

正在中國武漢調查疫情起源的世衛專家小組,今天照計劃前往武漢病毒研究所訪問,由於以美國為首的多個消息來源,曾指該研究所就是病毒源頭,專家小組車輛一靠近,就被媒體追著訪問。不過由於中方嚴格控管,除了一名專家短暫發言,各媒體只勉強拍到車隊進出等畫面。(民視新聞網 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後院步行為醫護募...

閱讀詳情 »

南韓媒體報導,南韓發生首起COVID-19變異病毒群聚感染事件,至少已有5人確診,其中4例感染英國變種病毒、1例感染南非變異株。《韓聯社》報導,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今日表示,1日針對27例確診這座病毒分析,其中發現5例變異病毒株,其中4例感染英國病毒變異株,1例感染南非變異株,5例均為境內感染。目前...

閱讀詳情 »

昨天(2月2日)傳出,有一名藥物中毒病患從部桃轉院後突然病況惡化過世,死因初判「左側肺炎」,引發疑慮。但指揮中心今天(2月3日)澄清,患者從生前到死後,4度採檢都陰性。對有媒體報導,台灣去年肺炎、流感死亡人數大增6000人,恐怕有武漢肺炎死者遭漏列,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也主動駁斥。部桃群聚一傳出,241...

閱讀詳情 »

有媒體報導,台灣去年肺炎、流感死亡人數大增近6000人,可能有武漢肺炎死者遭漏列,並懷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普篩「疑雲重重」。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強調「沒有疑雲重重」,他說明,該報導使用的數據是出自不同資料庫,所以計算方法也不同。陳時中呼籲相關媒體引用數據時,應注意資料來源,不能將計算方式、基礎不同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