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不是內心真的這麼堅強!地震痛失家人卻異常平靜,小心是_____作祟,你應該這樣做!

不是內心真的這麼堅強!地震痛失家人卻異常平靜,小心是_____作祟,你應該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年前的南台大地震發生後,也震碎了許多家庭,救援與復原清理工作持續進行,災區不再滿目瘡痍,許多事物都須漸漸回到常軌,而媒體與社會關注也將隨之散去,但災民內心的恐懼可能短時間內將揮之不去,甚至正要開始攀高而已。

災後心理創傷:無法集中注意力、失眠

大地震結束後,零星的餘震不斷,草屯療養院沈政男醫師表示,經歷過震災恐怖景象的災民,容易因此產生焦慮症狀。擔心再次發生災難,對任何聲響、晃動與地震訊息容易繃緊神經、過度焦慮,也因此靜不下來,無法集中注意力,感到疲憊、肌肉酸痛,甚至失眠等。

沈醫師進一步表示,這次震災造成許多家庭破碎,一位受重傷的倖存災民接受手術後醒來,面對家人死去,只有自己獨活的景象,表現得異常平靜,但這並不代表其內心真的這麼堅強。有些人在經歷鉅變,遭受重大災難心理創傷後,會暫時產生麻木的感覺,直到面對現實生活時,才開始錐心之痛,有些甚至延遲至災後數月才開始產生創傷症狀。

找尋情緒抒發口 避免衍生憂鬱、自殺風險

另外,在重建過程,災民仍不可避免地須一再碰觸及回憶起當時地震的慘狀,會產生厭煩及逃避心理,刻意避免任何可能引發創傷記憶的訊息。沈政男說,適度的逃避是人的自我保護本能,但若是創傷情緒一直得不到紓解,長期下來仍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沈醫師也呼籲,若創傷症狀持續不退,甚至已經影響日常生活,最好尋求精神醫療的協助,接受心理諮商,緩解心理創傷症狀。縱使當下未有災後創傷症狀產生,也應持續追蹤觀察,留意後續心理反應。面對親人逝去及家園毀滅,須注意是否產生沮喪、憂鬱、自責或愧疚情緒,避免衍生憂鬱症及自殺風險。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每個季節都有屬於它的養生之道,而春天在中醫上屬木主肝,也就是說,萬物猶如木一樣開始生氣蓬勃,相應人體五臟的肝氣也開始旺盛,所以,如何因應季節不同而作適當的養生保健,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春天睡眠 應以晚睡早起為原則 新營醫院何裕鈞中醫師表示,在飲食方面,...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手腳發麻可別掉以輕心,以為年紀大都會這樣,當心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引起。還記得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台詞,「阿嬤被孫女騎腳踏車壓過也不知道痛」、「都火災了阿伯因為腳麻而走不了」,這些都是典型的糖尿病神經病變症狀。 斗六成大醫院糖尿病內分泌科陳沛吟醫師表示,超過一半的糖尿病...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最新失智症流行病學及失智症照護研究推估,偏鄉地區的失智症盛行率約14%,是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等都會區的2倍以上,而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失智症人口更高於全平均,且又加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使得全縣僅有1.5%的失智長輩得到照護。  因...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人生有些幽幽小徑、風雨顛簸之路,不免須靠一個人獨自走過,例如,日夜苦讀須一人碎步緩走,易感寂寞;亦或,戀愛時一個人獨享他人歡心與愛,失戀時,也必定一人嚐淚。不過,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指出,寂寞恐怕會影響健康,甚至有早死的風險,也因此,若在一人的路上,務必抬頭見見藍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