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做到以下12點一生不得糖尿病

做到以下12點一生不得糖尿病

全世界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國際糖尿病協會去年10月宣布,這一數字已經達到2.85億,到了面臨失控的地步。

中國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在30年內翻了兩番,成為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國。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何在?

美國《預防》雜誌最近一篇文章指出,是因為大部分人沒有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其實,只要做到以下12點,你的一生就絕不會得糖尿病。

1.吃肉前喝兩勺醋(注意空腹食醋易得胃潰瘍-編者按)。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發現,吃大魚大肉等高熱量食物前喝兩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習慣喝醋,最好飯前吃點放醋的涼拌菜。

2.減輕5%的體重。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鍛煉,但只要體重減輕5%,患糖尿病的危險就會降低70%。

3.每天走路35分鐘。芬蘭研究發現,走路可讓體內胰島素得到最大效果利用。每週走路4小時,每天35分鐘,可使糖尿病危險降低80%。

4.多喝咖啡。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發現,每天6杯咖啡,糖尿病危險降低29%—54%;每天4—5杯,降低約29%;但每天1—3杯則幾乎不起作用。

5.買食物看清高纖維標誌。有高纖維標誌的食物,能確保其中至少含有5克粗纖維,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壓及中風危險。

6.一周吃快餐不超過2次。美國研究發現,每週吃快餐2次以上,身體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

7.火腿香腸要少吃。每週吃5次以上火腿或香腸,糖尿病危險會增加43%,罪魁禍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劑。專家建議,應偶爾吃肉,多吃蔬菜。

8.肉桂有助降血糖。德國科學家發現,肉桂有助於降血脂,進而防止糖尿病危險。肉桂粉可撒在咖啡裡,也可以和蜂蜜一起沖水喝。

9.做事前3次深呼吸。長期壓力會導致血糖升高。專家建議,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次緩慢的深呼吸,以減小壓力。

10.睡眠在6—8小時之間。睡眠經常不足6小時的人,糖尿病危險翻番;而睡眠超過8小時的人,糖尿病危險增加3倍。

11.不要獨居。獨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其他人高2.5倍。專家建議,即使獨居也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2.45歲後多關注血糖。血糖指數為100—125毫克/分升的人,1​​0年內最易發生糖尿病。專家建議,45歲後、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的人,應多關注血糖。 

相關推薦

台灣開打疫苗至今,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施打率終於到達10%。金門縣長楊鎮浯表示,有鑑於地區莫德納疫苗施打作業順暢且踴躍,加上中央配發的第二階段2660劑將提前於明天送達,他與衛生局、金門醫院敲定,將自明7月6日起,開放罕見疾病與重大傷病患者優先接種。楊鎮浯表示,連續三天巡視各鄉鎮大型接種站,這三天鄉親接...

閱讀詳情 »

記者鄭儷絲 李振麟/台北報導 台塑生醫投入防疫商機,7月1日捐贈彰化縣政府與宜蘭縣政府,約市價6百多萬元的抗原快篩各5千劑、抗菌噴霧各5千瓶,現今台塑生醫也啟動家用快篩臨床試驗,以7月下旬為目標送件申請許可。 台塑生醫新冠病毒抗體免疫檢驗試劑 ( 圖 台塑生醫提供 ) 自從本土疫情爆發以來,市場對於...

閱讀詳情 »

【記者羅蔚舟/桃竹苗報導】 針對網傳「自110年6月28日起健保看診次數超過30次,病患要自費看診」訊息,健保署今(7/4)日晚間發文澄清指出,這是不實消息!健保署北區業務組表示,健保署並無「限制民眾就醫次數,超過就不會支付健保費用給醫院」這項規定,也沒有在110年6月28日起實施,請民眾安心就醫,...

閱讀詳情 »

  雲林縣農業局長吳芳銘 【記者魏思霖/雲林報導】   今年至今入夏,已是梅雨季史上第2熱,未來一週嚴防高溫熱浪,外出注意防曬及防中暑。   今天北部的最高溫約在37度左右,全台氣溫約在35-36度。東南部有焚風發生機率。宜蘭縣、台東縣及澎湖縣紫外線為紫色「危險級」,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