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公布日本人瑞的「驚人秘密」!原來這種行為會短命!現在知道還來得及!

公布日本人瑞的「驚人秘密」!原來這種行為會短命!現在知道還來得及!

 

(圖片翻攝自 左連結連結)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5年版《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為86.83歲,男性為80.50歲,均刷新了歷史最高記錄。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連續2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日本人為什麼就全球最長壽?除了較高的醫療水平和醫療保障外,他們遵循了這六條長壽法則!

 

1.追著太陽走,才能活得長

 

在過去的日本,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畫家命長,作家命短。同樣都是投身文藝界的人,為什麼壽命長短卻差很多呢?

畫家為了上色時看清楚,通常太陽一出來就開始工作,尤其過去缺乏照明工具,非得這麼做不可。

 

可是對作家來說,只要看得見字就可以做事,夜晚依賴昏暗的照明,刺激著眼睛繼續寫下去。一句話總結,就是畫家的生活追著太陽,而作家卻躲著太陽,追著太陽的人比躲著太陽的人活得長。

 

近50年來,由於科技的發達,人們晚上可以繼續工作或者讀書,也可以待在家中看電視或影片,互聯網更是無限延伸,娛樂選項越來越多了。

可是夜晚時分,副交感神經處於優勢,血流恢復的同時,體內老舊廢物到處流竄,於是淋巴球異常增加,以清除自體細胞。對於消除一整天累積下來的疲勞而言,傍晚是十分重要的時間。

 

不規律且有違常理的生活,是造成疲勞的主要原因;而睡眠不好,就如同胸前被狠狠揍上一拳般,一定會為身體健康帶來各種潛在的傷害。

 

2.十分會致命,八分才健康

 

“健康的心臟,每0.8秒跳動一次,這是人體循環的最​​佳狀態。”

“烹飪時,用鹽量若能從1勺改為0.8勺,不僅能保有食材的生鮮原味,對腎臟也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吃飯不宜吃到十分飽,感覺到八分飽就要停筷子了。”

......

 

“0.8生活”由日本著名作家、醫生賀志貢提出,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必對每件事都付出全力,而是盡八成的氣力就好,剩下的兩成氣力可當做迴旋的餘地和養精蓄銳的本錢。

“0.8生活”究竟是種什麼狀態呢?或許我們可以學學心臟。人們印象裡,心臟永不停息、不知疲倦。事實恰恰相反,心臟的工作是非常理性的。

 

心臟的跳動也分為工作期(收縮期)和休息期(舒張期),其中1/3的時間工作,2/3的時間休息,相當於我們的8小時工作制。到晚上入睡時,心跳會自動調節為50次/分,收縮期仍然是0.3秒,舒張期卻變成0.9秒,即1/4時間工作,3/4時間休息,相當於我們的6小時工作制。可見,心臟是多麼善於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時間。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3.正常體溫上升1度,免疫力就提高6倍

 

醫學書籍上寫著日本人腋下溫度的平均值是36.89±0.34度,但這實際上是50年前日本人的體溫。現在大部分都只有35度多。人類平均體溫應該是36.5度,但能達到這一體溫的人相當少了。

體溫下降會使血管收縮,血液流通不暢,血壓上升,引起心肌梗塞、腦梗塞等血栓症。就像水遇冷會結成冰一樣,一切物質遇冷後都會硬化。而且,體溫下降會阻礙血液中糖分及脂肪等能量源的燃燒,還會阻礙尿酸、丙酮酸等廢物的燃燒和排泄,容易引發高血糖、高血脂和痛風等病症。

 

人體40%以上熱量是由肌肉產生的。以前,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運動,然而,近四十年以來,隨著科技的發達,現在人已經很少進行體力勞動了。

運動或體力勞動後稍微出一點汗,就會讓體溫上升1度。而體溫上升1度免疫力就會提高5~6倍。所以,如果能做到“一日一出汗”,就會變得不那麼容易得病。

 

4.男人腰圍<90,女人腰圍<85

 

腰圍多少是個人的事,但日本法律規定,企業必須每年對40~75歲的員工進行腰圍檢查:

男性小於等於90

女性小於等於85

 

腰圍超標者必須要去檢查血壓、血糖、血脂,若其中一項不合格,將被列入代謝綜合徵危險人群,兩項不合格,就要被列為代謝綜合徵患者。這些人須在3個月內自行減肥,如果減肥失敗,必須接受飲食控制教育,再過6個月仍然超重,則要接受再教育或自行離職。

幾乎每個日本家庭都備著一台體重秤,有的家庭甚至有2~3台,而體重秤在日本被稱為健康秤,使用最多的是人體脂肪測量儀。

 

5.誰保持快樂陽光,誰就掌握了健康關鍵

 

何謂健康?如何去定義,各有各的說法。“全身的血液暢流無阻就是健康”,最通俗易懂。

比如,突然聽說某個親友去世的消息,“啊”的一聲驚訝,臉色頓時變得慘白。這是由於震驚的心理信息傳遞給了神經,作用到了血管,血管收縮,一時血液不暢受抑製而造成的現象。

 

苦惱不安、鬱悶煩躁等精神壓力會壓迫血管,血液循環變慢,因此要極力避免。相反,快活陽光、樂觀大度會使血管舒張,血液循環暢通——誰保持了這種狀態,誰就掌握了健康的關鍵。

因此要成為具有積極意義的“遲鈍人”。矢志不渝地追求快樂、有趣的個人愛好,這樣會使全身的血液循環暢通,一直保持著身心的健康。

 

6.每天大笑讓身體更健康

 

訪問癌症患者發現,當中有不少人表示“我已經有一年沒有笑了”。一個人在一年當中都沒有笑,工作或精神上的壓力不斷累積,於是交感神經持續處於優勢,難怪會生病。

大笑讓副交感神經活躍,大笑時會跑出淚水或鼻涕,能​​促進排泄與分泌。大笑時,身體會分泌出腦內啡,心情就會變好。笑的時候,負責免疫功能的細胞活躍起來,使身體變得更健康。

 

大笑還可以讓體溫上升。體溫一旦上升,體內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化學反應,此時作為代謝媒介的酶運作順暢,由食物當中獲得的能量得以發揮,新細胞順利地淘汰舊細胞,疲勞很快就不見了,還可以有效預防疾病呢。

 

(文章來源 今日頭條)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7歲女性,10前年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口服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98年1月起接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恩博)治療,剛開始反應良好,但效果漸漸變差,99年2月改以莫須瘤(一種B細胞抑制劑)治療,病人關節炎受到良好控制,此病人為康復型B型肝炎患者;在後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升溫,各國也者開始大量投入醫用口罩生產,全球醫用口罩產能大增。為避免劣質口罩輸入國內,醫用口罩將於109年7月7日正式納入邊境抽查檢驗,從邊境源頭加強管制,確保輸入醫用口罩之品質,讓國人能安心購買。 為因應防疫所需,國人對於醫用口罩的需求與日俱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36歲男性,因轉換工作進行職前體檢並順便進行健康檢查,於腸胃道內視鏡發現疑似胰臟腫瘤壓迫十二指腸,進行內視鏡切片後,病理診斷為神經內分泌瘤,醫師立即為病人安排住院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神經內分泌瘤無明顯症狀 確診多在5年後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病理部黃賢能醫師說明,神經內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知道只要在下午13點至15點摸腹部、吞吞口水以及喝杯清茶,就有助於降火氣,促消化嗎?根據《問道中醫:名醫李時珍第十六代嫡傳胡塗醫貫通古今中西的80堂醫道課》一書中指出,此時辰是小腸當人體老闆的時候,這時人體真氣會注於手太陽小腸經,小腸會將食物中的精華部分進行吸收,再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