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冬天喝酒體溫會更快速下降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喬依絲編譯Photo Credit: Alexas_Fotos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現代人喝酒似乎已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工作壓力太大時需要喝些酒舒壓,失戀或失意時需要喝些酒消消愁,升官發財遇到開心事時,更是需要喝些酒慶祝一番,可說是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理由來上一杯。

全世界各地喝酒文化大不相同,例如,日本人喝酒時不能為自己倒酒,必須與旁邊的朋友互相斟酒,有尊敬的意味 ; 瑞典人會邊喝酒邊歡唱,氣氛十分歡樂。反觀台灣飲酒文化,尾牙婚宴應酬時一定會有酒,而且為了不得罪人加上為了面子,勸酒、罰酒、敬酒絕對免不了,常常是弄到不醉不歸。也因此,台灣政府必須時時倡導「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以避免酒駕問題。
冬天喝酒體溫會更快速下降
雖然各國飲酒方式及文化不同,但有一個觀念卻是放諸四海皆準,那就是「天冷時喝杯烈酒可暖和身體」,台灣人習慣如此,歐美人士更是同樣的作法,例如,每年除夕夜歐美各國氣候往往極為寒冷、天寒地凍,在他們的傳統裡,常常會開瓶香檳一起慶祝,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然而醫生卻警告在寒風刺骨的季節裡,這樣的作法不但暖身效果有限,反而十分危險。

根據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說法,酒可以幫助人體"感覺"更溫暖,因為皮膚表面上的血管打開了。然而,那僅僅只是溫暖的"感覺",並不是實際增加了身體核心體溫,也就是說我們仍然可能會因為天寒而凍傷或體溫過低。位於紐約的Northwell Health頭痛中心主任Noah Rosen博士表示「喝一杯強烈的威士忌酒聽起來似乎是個好主意,可以抵擋寒冷的天氣,但實際上,這杯烈酒只會提高你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而已」,因為人體表面血流量若增加,熱量會散失地更快,反倒會造成全身體溫下降。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人們在寒冷時應避免飲用含咖啡因及酒精的飲料,因為「它們會使體溫散失地更快速」。此外,美國心臟協會亦在其網站上提醒大家,對於心臟病患者而言,在寒冷的天氣喝酒更是危險,因為酒精會造成血管擴張,雖然會增加人體的溫暖感,但這溫暖非常短暫,容易使得心臟病患者對於寒冷的氣溫所產生的額外壓力完全不自知,反而低估了寒冷可能造成的危險。

看來大家對於喝酒暖身的觀念應該要改變了。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Reference :
How Alcohol Affects the Body in Cold Weather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媽媽餵母乳要餵得久,爸爸請陪產育嬰假可能扮演關鍵角色!國外研究發現,當男性申請陪產育嬰假,他們的嬰兒更可能會持續哺乳到2個月、4個月和6個月。無獨有偶,國健署今(12)日公布國內調查結果也顯示,國內產婦在哺乳期間最希望獲得的支持,其中「家人能幫忙照顧嬰兒」就在前三名。...

閱讀詳情 »

北市今新增4例確診個案,當中有2例感染源不明待釐清。台北市長柯文哲坦言,觀察其他鄰近國家馬上解封沒一個是好下場,而台灣整體的疫苗覆蓋率仍低,對於降級還是要慢慢解封,有風吹草動就要馬上退回去,他坦言現在策略就是邊打疫苗邊解封,並相信這樣的計畫對於台灣經濟發展而言是最安全的。柯文哲舉美國數據來說明台灣疫...

閱讀詳情 »

北市社會局長周榆修今說明北市將開放幼童及兒少據點開放措施,其中包含人流限制、實聯制,必須先以電話、網路預約,開放人數根據各場館規模不同有所差異。而外展活動、課程原則上仍停辦,室內仍禁飲食,明天開始民眾就可用電話、官網預約。北市社會局周榆修局長表示,將開放北市社區幼童兒少服務降載啟動,將從8/17週二...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國內新增16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12例本土個案及4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2例死亡。個案分佈以新北市6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4例、基隆市2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2例本土病例(其中5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9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