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化療如「七傷拳」 腸癌標靶找對基因治療

化療如「七傷拳」 腸癌標靶找對基因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2歲男性,四年前開始排便習慣改變、時常便秘,且食慾不振,經大腸鏡檢查後,發現是大腸癌第四期,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肝臟及肺部,原以為來日不多,放棄了正在打拼的事業回家休養,但是,經過醫師鼓勵、接受基因檢測,選擇適當的標靶藥物治療,成功將腫瘤縮小後切除,到目前,患者已經無病存活四年!
收治這名患者的台南市立醫院內科部部主任李楊成表示,腸癌大部分因為位置的關係較不會有嚴重疼痛感,除非仔細觀察排便狀況或是到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否則較很難發現,一旦臨床上診斷出為大腸癌的患者,有三至四成已經是末期,癌細胞轉移至身體其他器官。民眾若有腹瀉及便秘交替發生、大便解不乾淨、或有腹脹、腹痛、血便等情形,都應該提高警覺,及早檢查。
李楊成說,自己常把化學治療比喻為「七傷拳」,意思是化學治療傷癌細胞七分,對患者自身也損傷三分,傳統化療對癌細胞及正常細胞均會抑制,在阻斷癌細胞生長複製的同時,對身體其他正常的細胞也會有影響;近年來已研發出標靶藥物治療,可以與化學治療搭配使用,而且標靶治療只針對癌細胞作用,對正常細胞的影響較小,目前僅提供第四期的患者使用。
腸癌的治療早期以手術為主,中期以手術、根據復發風險施以輔助性的化學治療,晚期目前則以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為主流,李楊成指出,晚期大腸癌根據基因是否突變而使用不同的標靶,將會影響患者的存活率,轉移性大腸癌患者依據多點基因檢測的結果,選擇適當的標靶藥物,可以明顯延長病人整體存活時間達八個多月,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才不會耽誤治療時機。
李楊成提醒,年滿50至75歲民眾,記得每兩年接受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經檢查有潛血反應更應進一步就醫檢查確診,有家族史的民眾更不可輕忽,平時飲食則應多攝取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少吃紅肉,降低罹患腸癌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73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養生意識抬頭,民眾開始偏好選擇健康飲食,大熱天想買飲料喝也開始減糖。最近有人注意到相傳喝了可降血壓、降血糖、預防癌症、調節免疫等保健功效的「紅茶菌茶」,又稱康普茶。康普茶可提供益菌生長環境及促進腸胃道健康,還有抗氧化及老化功效,讓民眾爭相製作紅茶菌茶。但康普茶真的這麼神奇嗎...

閱讀詳情 »

夏天戶外熱得像烤爐,室內開電風扇又吹冷氣,一牆之隔,溫差卻很大,該怎麼幫小寶寶穿衣服呢?小兒科門診中常看到「有一種冷叫做家長覺得冷」的情況,許多家長擔心寶寶感冒,一摸到手腳冷冷就拚命加衣服,殊不知過度包裹衣物,反而會增加寶寶猝死的風險! 寶寶因為新陳代謝快、體溫較高,所以相對更需要適當的散熱。 衛生...

閱讀詳情 »

夏季運動傷害頻傳,特別要小心膝關節脫臼易損傷血管!醫師指出,在所有的運動傷害中,以膝關節的傷害最為嚴重。因為當膝關節脫臼時,往往代表韌帶、肌腱有損傷,連帶神經、血管也可能斷裂,若不及時治療恐釀截肢。 黃世銘醫師(右)用腳上的大隱靜脈做繞道手術,讓陳姓婦人(左)免於截肢厄運。(圖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暑假來臨,國家衛生研究院於七、八月舉辦「綠.知識之旅」生命科學教育活動,帶領國中及國小學童動手體驗植物綠化、認識環境空污以及推廣登革熱病蚊媒相關知識,希望藉由次活動讓學員對於生命科學產生更濃厚的興趣。科學研究源自日常生活 提升知識護環境、愛自己國衛院梁賡義院長表示,因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