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十字花科的防癌三寶(上)〜 預防乳癌應多吃大白菜

文: 白佩玉 

日前演講,有位聽眾提及經常在健康叢書裡看見「十字花科蔬菜」的介紹,多數作者都建議多吃。她想知道,十字花科蔬菜是不是比較安全?

我想,多吃十字花科蔬菜是無誤的,這個植物家族確實擁有許多得天獨厚的營養素,但比較安全?No,不見得,就我從農民那裡得到的概念是,十字花科的用藥量也很可觀,除非你買有機的。

 

十字花科的秘密武器——異硫氰酸酯和吲哚

十字花科蔬菜的最常見蟲害,不外乎青蟲、毒蛾、吊絲蟲等,嚴格來講,這些菜蟲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頂多就是啃了菜葉,讓蔬菜有蛀洞、不漂亮罷了。可是消費者對蔬菜的模樣挑剔,菜農便選擇噴灑農藥來除蟲,以保全蔬菜的外觀;結果菜蟲被毒死,蔬菜看起來完好卻藏著毒,然後被人吃下肚,毒素跑進人體裡,傷害遠遠大過菜蟲,真的是本末倒置,不是嗎?

無論你多不喜歡吃蔬菜,一定有辦法在十字花科裡,找到你能吃的,因為這個家族非常龐大,幾乎都是全年可收成的高經濟作物。十字花科蔬菜的秘密武器是異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和吲哚(Indoles)——異硫氰酸酯會抑制腫瘤的生長基因,吲哚會抗氧化並抑制癌細胞的分裂,其中以大白菜、高麗菜、花椰菜,是最受世人矚目的三大抗癌蔬菜;此外,還有青江菜、小白菜、結球萵苣、芥藍、油菜、蘿蔔等,它們也各具特殊的營養素和作用。

 

‧大白菜:不怕蛀洞,卻怕水傷和腐爛

大白菜又稱為包心白,古時候稱為「菘」,意思是它和松樹一樣耐寒,又有「百蔬之王」的美稱。基本上,大白菜屬於秋冬季蔬菜,現在夏季也能買得到,不過品質還是以冬季為佳。

大白菜是高維生素C蔬菜,更有抗氧化的硒和槲皮素,能夠清除自由基、預防癌症、養顏抗老。它的成份非常多元,除了含有異硫氰酸鹽、吲哚、蘿蔔硫素、胡蘿蔔素、葉黃素、葉酸等,還有很棒的甘露糖,能刺激巨噬細胞分泌干擾素,把癌細胞消滅。我聽過大白菜可以清血,把這個說法請教營養師,才知道是因為它含有奎寧,有利於降血脂、抗血栓,因此建議膽固醇偏高、常大魚大肉的人,最好多吃大白菜,為血液做環保。

美國紐約激素研究所曾公布一項研究,認為中國和日本女性的乳腺癌發病率遠比西方國家女性低,應該和常吃大白菜有關。東方女性隨著飲食西化,乳癌的發生率日漸提高,想要預防乳癌的女性,應該戒除高脂飲食,並多吃大白菜做為保健。

我媽媽做的滷白菜超級好吃,她曾告訴過我,大白菜不怕醜,菜葉上有蛀洞沒關係,但如果有水傷或腐爛,就千萬別買。大白菜買回來之後,我不會立刻放進冰箱,而是放在通風處2天,讓農藥先行揮發,然後才烹煮或送入冰箱冷藏。

有人覺得大白菜太冷,不宜多吃。關於這個問題,我請教過中醫師,他笑著告訴我:「其實還好啦,只是微寒。如果不放心,煮的時候加入一點薑就行了。」他還提醒我,大白菜可以養胃、利尿、通便,對新陳代謝有幫助,是很好的蔬菜。

有些孩子不喜歡大白菜的特殊氣味,如果你家寶貝拒吃,媽媽不妨把大白菜先汆燙過再烹調,往往就能解決這問題。

 

十字花科的防癌三寶(上)〜 預防乳癌應多吃大白菜

 

 

【本文出處:請按此;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吉品養生官方網站 www.gping.net》;歡迎按讚加入白佩玉-真食物的生活家 www.facebook.com/baipeiyu》粉絲行列 。文章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如今低頭族越來越多,最近網路上流傳一張間單動作的圖,只要短短3秒鐘,馬上就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智慧型手機玩太久。值得一提的是,眾多網友都表示「痛死啦」! 如果長時間玩智慧型手機,或使用電腦、滑鼠,拇指和手腕部活動太過頻繁,而這次的檢測圖的內容就是「握拇指,拳頭下壓,讓筋伸直」。這樣做要是會手痛的話就表示...

閱讀詳情 »

第一招二手手掌交叉互握,向上推伸展直到感覺到緊繃點停住,保持不動。動作中配合呼吸,且停留10秒鐘以上。第二招一手抓著另一手的手肘,向著頭部方向緩緩的往內拉。動作中配合呼吸,停留15~20秒鐘,換邊,並重覆相同動作。第三招兩手放在背後互抓然後徐徐的將手臂往上抬高到舒適的部位,然後保持這種姿勢。動作中配...

閱讀詳情 »

太驚人了....持續吃素90年的結果竟然是這樣!!!分享可以幫助更多人時光倒流至1921年,京城一家涮羊肉店門前。一對青年夫婦領著自家的8歲小女孩來吃涮羊肉。在店里的廚房門前,廚師正在死拉硬拽著一只要宰殺的羊。那羊淒厲地慘叫著,跪在那里,就是不肯進門。羊的那哀嚎聲,就像大哭一般。小女孩被眼前的一切驚...

閱讀詳情 »

棉籽油含棉酚有毒,這是棉花本身天然的防蟲能力。雖然說精練過程可以去掉棉酚,可是台灣沒有訂定殘留標準(中國因為出過包,已訂標準在0.02%以下),我們根本不知道台灣廠商的精練過程可不可靠。棉籽本來就不是食品,基因改造,農藥的疑慮更讓它被列為次等的食用油,所以價格便宜。   這乳瑪琳你一定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