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史上最健康科學作息表

現在很多人生活毫無規律可言:熬夜、睡懶覺、節食、暴飲暴食、缺乏鍛煉等等。

這些都在拖垮著身體機能,為健康帶來隱患。

而健康來源於日常的作息習慣,學會科學的作息,不僅可以為健康加分還能延年益壽。

趕緊去看看“史上最健康的作息時間表”吧!
 
史上最健康科學作息表

7:30——起床
那些在早上5:22~7:21 起床的人,其血液中有一種能引起心臟病的物質含量較高。

因此,在7:21之後起床對身體健康更加有益。
一醒來,就將燈打開,可重新調整體內生物鐘,調整睡眠和醒來模式。

另外,早上喝一杯清水,可以補充晚上的缺水狀態,因為水是身體內成千上萬化學反應得以進行的必需物質。

7:30~8:00——早飯之前刷牙

在早飯之前刷牙可以防止牙齒腐蝕,因為刷牙之後,可在牙齒表面塗上一層含氟的保護層。

8:00~8:30——吃早飯

早飯必須吃,因為它可幫助您維持血糖水準的穩定。早飯可以吃燕麥粥等具有較低血糖指數的食物。

8:30~9:00——避免運動

在早晨進行鍛煉的運動員更容易感染疾病,因為免疫系統在這段時間功能最弱。

9:30——開始一天中最困難的工作

大部分人在每天醒來的一兩個小時內頭腦最清醒。

10:30——讓眼睛離開螢幕休息一下

如果您使用電腦工作,那麼每工作1小時,就要讓眼睛休息3分鐘。

11:00——吃點水果

這是一種解決身體血糖下降的好方法,吃1個柳丁或一些紅色水果,能同時補充體內的鐵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史上最健康科學作息表

13:00——在麵包上加些豆類蔬菜

您需要一頓可口的午餐,並且能夠緩慢地釋放能量。烘烤的豆類食物富含纖維素,番茄醬可以當做是蔬菜的一部分。

14:30~15:30——午休一小會兒

那些每天中午休息30分鐘或更長時間,每週至少午休3次的人,因心臟病死亡的幾率會下降37%。

16:00——喝杯優酪乳

這樣做可以穩定血糖水準。在每天三餐之間喝些酸牛奶,有利於心臟健康。

17:00~19:00——鍛煉身體

根據體內生物鐘,這個時間是運動的最佳時間

史上最健康科學作息表

19:30——晚餐少吃點

晚飯吃太多會引起血糖升高,並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影響睡眠。晚飯應該多吃蔬菜,少吃富含卡路里和蛋白質的食物。吃飯時要細嚼慢嚥。

21:45——看會電視

這個時間看會兒電視放鬆一下,有助於睡眠,但需要注意的是,儘量不要躺在床上看電視,否則會影響睡眠品質。

23:00——洗個熱水澡

睡覺前洗個熱水澡有助於放鬆和睡眠

史上最健康科學作息表

23:30——上床睡覺

如果您早上7:30起床,現在入睡就可保證您享受8小時充足的睡眠。

任何試圖更改生物鐘的行為,都將給身體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二三十年之後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養生專家建議:健康作息貴在堅持

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是“居無定時”,生活一團糟,非常沒有規律。制訂一個時間表,一方面可以約束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給自己的健康做提醒。

但養生專家們也同時指出,時間表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訂,不一定要完全參照這個“史上最健康”時間表,只要能夠堅持下去,這種規律的生活就會對健康有好處。

作息時間表可參照《黃帝內經》

許多中醫專家認為,不需要搜索什麼權威研究報告,我們國人早就有一本最權威的作息時間表,那就是《黃帝內經》裡的順時養生法。

其中內容包括有子時(23:00~1:00)睡覺以保護陽氣,卯時(5:00~7:00)空腹喝水以排出毒素,辰時(7:00~9:00)要吃營養均衡的早餐,巳時(9:00~11:00)是工作學習的第一個黃金時間,午時(11:00~13:00)睡好午覺以養陽氣等。

中醫專家說,參照《黃帝內經》,將這個時間表制訂好並堅持執行,一定能收到很好的養生效果。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80歲蔡先生罹患糖尿病多年,剛確診時糖化血色素高達13.0%,飯前血糖也達218mg/dl,遠超過正常值,醫師建議他以一天一次的基礎胰島素及口服降血糖藥控制血糖,治療三個月後,糖化血色素從13.0%降至9.0%,而後多年皆維持在6.5-7.5%。自認血糖控制良好的蔡先生,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說到癌症,人人聞之色變,尤以成人罹患血癌,因預後較差更是令人聞風喪膽;其中,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因疾病複雜性高,死亡率與疾病復發率也較高,可說是相當棘手的血液癌症。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暨臺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醫師指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成因不明,且由於惡性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乾眼症幾乎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根據統計台灣罹患乾眼症者每年以10%的速度成長。乾眼症的症狀非常多樣性,除了眼睛紅、視力模糊、眼睛乾澀、有異物感、眼睛發脹、癢甚至痛以外,也會對眼睛表面的刺激有較大的反應而反射性溢淚。因此流眼淚也可能是乾眼症的症狀之一。淚液分泌與角膜神經有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視力模糊切莫大意!有1名58歲婦人大約從今(2020)年5月開始,一直感到視力模糊,起初以為是太過疲勞所引起的,休息幾天後仍未好轉,但該名婦人因忙於工作而拖延就診,直到最近開始有眼壓高、眼睛脹痛的狀況,因為無法忍受不適感才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白內障合併青光眼,須立即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