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出健康活出快樂 阿公阿嬤飲食有方

吃出健康活出快樂 阿公阿嬤飲食有方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推估,台灣地區至民國114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老化指數較美國、澳洲、紐西蘭及其他亞洲國家為高,因此,老年照護將成為不容忽視的課題。
許多銀髮族無法下廚或不愛下廚,成了外食族群,飲食偏向高油、高鹽、高糖,加上不定時、不定量、營養不均衡,容易導致慢性疾病叢生,尤其是心血管相關疾病;為了配合一年一度的阿公阿嬤節,在日前一場結合營養師
醫師及食品業者的座談會中,多年從事食品業的劉家承表示,對於銀髮族的食物,建議可以由以下幾個方向考量:
(一)  吃得進:
牙齒的功能在進食的過程中非常重要,有些阿公阿嬤因為牙齒不好,缺牙造成無法將食物正常的咀嚼、蛀牙造成疼痛無法正常進食與食慾不佳,影響進食,所以應該讓阿公阿嬤定期檢查牙齒,改善蛀牙及缺牙情形。
(二)  嚥得下:
阿公阿嬤們因為唾液分泌減少等因素,導致吞嚥功能不佳,所以食物的選擇就非常重要,應選擇適當的飲食方式。
(三)  消化好:
阿公阿嬤們因為身體功能老化的關係,腸胃道功能也會衰退,所以除了在食物質地(剪碎、細碎)上調整外,選擇較易消化的食物也可以促進食慾,在食物的選擇上,應該避免含脂肪過高的食物延緩胃腸蠕動及大量食用易產氣的食物,而少量多餐的飲食原則;在餐與餐中間的點心選擇也很重要,應選擇多樣化的食物搭配,例如:粥品類、綜合水果汁(增加纖維質,並以低糖為佳)。
(四)  順暢排:
所謂
"下面出不去、上面進不來”是因為排便不順暢,產生便秘情形,使得腸胃蠕動變慢食慾變差,所以要注意排便情形,平時要注意飲水量,提醒阿公阿嬤們飲水,飲食當中蔬菜、水果要足夠,適當的活動量,平時應讓長輩活動身體,散散步都是很好的。
營養師陳柏鈞也建議,老人家在年過六十五歲後男女生的在生理差異並不很大!在女性方面,特別是更年期女性在停經後隨著雌激素的停止補充,在飲食方面可多吸取如黃豆、大豆或豆腐類食品,在男性老人方面,則建議補充含鋅類食品,例如海鮮類食品,但須以煮熟類食材為主要考慮,避免未經過熟食處理過的海鮮。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59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攝取過多鈉,會增加高血壓等心血管罹病率與死亡率的風險。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公克),然而近年的國人營養調查皆顯示,鈉的攝取量為建議量的1.5~2倍。 控制鈉預防心血管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3年發佈指引,提出至2025年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40歲鄭姓患者,6年前生產後未坐月子而耗損陰質,6年來積極想再懷二寶都未如願,期間小產過2次,也沒坐好月子。婦產科醫師因考慮其年紀屬高齡,建議採用人工或試管方式,但患者仍希望採自然受孕方式,故求助中醫治療。 次發性不孕症臨床常見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王淑秋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得知罹患癌症的消息,許多人無法接受,除了要面對治療時的身心煎熬,即使治療結束,也難免擔心復發問題,這些問題不停反覆思量,會讓人陷入情緒漩渦。臨床心理師建議,平時多做正念訓練,能調整大腦的神經迴路,在自己的「定力存款簿」中加入存款,日後面對問題時就能不慌亂。 將注意力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你是否年過40?要如何使健康不要亮紅燈呢?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建議,可以從預防3C做起;而這裡所謂的3C,則是腦血管症病(CVA)、冠狀心血症病(CAD)、 癌症(Cancer)! 不要小看小毛病 行醫三十餘年,腦神經外科權威、林欣榮院長提醒不要小看平時的小毛病,有些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