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素,真的比較健康嗎?

吃素,真的比較健康嗎?

素食真的更健康嗎

說到貧血女性需要食肉來預防貧血,很多人就會反駁說,素食者那麼多,難道他們都是貧血嗎?素食不可以保証健康嗎?

答案是,素食可以保証健康,只是要精心調配,與營養素補充相配合,絕非簡單拒絕魚肉,全部用植物食材來替代那麼簡單。這裡說個實例來解釋吧。

久未謀面的朋友告訴我,她素食快一年了。

原來的她曾無肉不歡,但因媽媽生了重病,焦急之下,在寺廟中許下心願,如果媽媽能夠康復,從此不吃任何有眼睛的食材。后來媽媽康復出院,她果然遵守諾言,食性大變,也就是說,從此告別魚肉蝦蟹。

問她感覺如何,她說,開始還需要克制食欲,時間長了就習慣了,對魚肉海鮮也沒什麼興趣了。人瘦了10多斤,身體清爽多了,皮膚也更光滑了。只是和從前相比,手腳有點發涼。媽媽經常擔心她,問素食會不會造成營養缺乏?

我說,素食有兩種,一種是吃雞蛋牛奶的蛋奶素食,也有人吃蛋不吃奶制品,或者吃奶制品不吃蛋﹔另一種是完全不吃動物來源食物的純素,奶、蛋都不能吃。還有人不吃肉但吃魚和其他水產,從營養學上來說,這已經不能叫做素食了。

國外研究發現,總體上看,素食者患高血壓、心臟病的風險較低,肥胖的危險也比較小。和其他飲食習慣的人相比,甚至和蛋奶素的人相比,吃純素的人平均血壓和平均體重最低,糖尿病、心臟病等各種慢性病風險都是最小,腸癌、前列腺癌危險也最低。

不過,素食如果安排不好,也有營養素缺乏的危險。總體來說,吃蛋奶素食的人還比較容易保持營養素平衡,只是鐵吸收率偏低,隻要注意不發生缺鐵性貧血就好了。但吃純素的人,不僅貧血、缺鋅的危險較大,而且維生素B12完全缺乏供應,必須配合營養素增補劑和營養強化食品。

朋友若有所思:是的,醫生對我說,血色素略微低於正常水平,血壓也略偏低一點,但還沒什麼大礙。看來,我要多吃些大棗、桂圓、山楂、黑芝麻等補補鐵了。

我說:沒錯。素食並不一定貧血,但素食鐵吸收率低,需要更多的維生素C供應,來幫助鐵的吸收。鮮棗、大棗等水果和水果干裡的鐵吸收率比較高,是不錯的選擇。

朋友又問:我最擔心的是骨骼會不會疏鬆。聽說吃素會缺鈣。

     國外研究發現,吃純素者骨密度的確略低於蛋奶素食者和其他雜食者,原因是鈣、維生素D、蛋白質的攝入量較低。所以吃純素的人應當服用鈣片、其他營養食品來作為彌補,並多做室外活動,接觸陽光。但是,像你這樣吃蛋奶素食,對骨密度並沒有不良影響,因為奶類、豆制品和蔬菜裡面鈣含量高,而且奶和蛋都含有少量維生素D。

朋友開心之余,又不解地問:我吃素之后是瘦了,可我有個同事為什麼吃素后胖了呢?體質還不如從前了!

我說:素食也有健康不健康之分啊!很多營養差的食品,比如白糖、薯片、膨化食品、方便面、油條、甜飲料、果脯蜜餞、人造奶油,都可以稱為“素食”。但它們不利於健康。所以素食照樣可能發胖,照樣可能高血糖高膽固醇。比如說,印度有很多素食者,但他們經常吃甜食和油炸、高油食品,所以肥胖者並不比肉食者少,也照樣會患上心臟病。

所以,隻有遠離高油高糖食品,吃大量蔬菜、水果、堅果、豆類的素食,才是有利於預防慢性病的素食。國外的很多純素者都有營養專家的專業指導,還有素食者專用的營養補充品﹔而國內沒有咨詢營養師的風氣,以為隻要簡單地不吃魚肉蛋奶就可以,又不注意營養補充,非常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的現象。

我最后總結說,你現在的食譜還不錯,有了蛋和奶,再加豆制品和大量蔬菜,蛋白質充足,維生素B12和鈣也不缺。唯一小心的,就是鐵和鋅的供應了。建議服用含有鐵和鋅的復合營養素制劑,再多吃些富含鐵的水果干和堅果。

朋友慶幸地笑道:小得意一下,我的健康素食很成功,補個復合營養素,加點水果干和堅果仁,再多出去做點陽光下的運動,就夠完美了,媽媽無需擔心!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陳年網路謠言,別再傳了!「國內數家知名品牌鮮乳含磺胺劑」、「麥香奶茶含有機磷」等網路謠言最近經網友大量轉貼,引起不少消費者疑慮。為此,衛生署再度澄清,絕無此事,民眾請勿輕信,甚至加以散布傳播。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表示,民國89年間,網路流傳數家知名品牌鮮乳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毒澱粉」、「毒醬油」食品安全事件連環爆,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5月20日在立法院,認為現行罰則過輕,未來將修法,考慮採用重典,對違法業者開罰千萬元,甚至加上刑責。林奏延今天至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進行「食品中違法添加工業用澱粉(順丁烯二酸酐化製澱粉)及醬油超量含甲基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食品含防腐劑的情況還真普遍!根據高雄市衛生局所公布的最新食品抽驗結果顯示,在五十六件市售麵濕製品中,有八件檢出不得使用的防腐劑苯甲酸,不合格率近一成五;該局除通知業者下架回收,並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最高可處十五萬元罰款。高雄市衛生局日前針對轄內麵店、大賣場及製麵廠抽驗市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走路不平衡、說話表達不清,甚至必須靠輪椅代步的小腦萎縮症,是一種罕見的精神退化性疾病,其中家族遺傳型集體發病率超過5成,常造成「一家多殘」的口足連續發病情形,導致約超過30%病友家庭為高風險與經濟弱勢,讓照護者背負極大壓力,因此「安養」成為不可乎視的重要課題。全名為小腦運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