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合併標靶藥物治療 提升晚期腸癌存活率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台灣大腸直腸癌罹癌人數每年遽增,目前治療方式採以「個人化醫療」及依照病患情況「量身訂做」,透過手術、放射線、化學及標靶藥物等,可提升存活期;其中,手術較能降低對病患傷害、術後恢復最快,以及免疫力抑制最低的低侵襲性微創手術,隨著新藥問世和達文西機器手臂發展,可提升手術治療的效果。

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說明,第1-3期的大腸直腸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除將腫瘤所在腸管切除外,還要視病患情況及醫師判斷廓清淋巴結。術後是否接受輔助性化療,需根據腫瘤的病理分期,第3期一定要接受化療;第2期視情況而定,高危險群的病患才建議做輔助性化療。

台灣大腸直腸癌病患約有1/4首次診斷確診就屬大腸直腸癌第4期,腫瘤已轉移至其他器官,最常見為肝臟與肺臟,無法單以手術根除性治療,需配合外科、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等多科醫師診療,輔以化療與標靶藥物,妥善使用可提升病患生活品質和有效提升存活期。化學及標靶治療有時是在術前實施,先使腫瘤縮小後再手術,有些則是術後進行,視醫師判斷和病患狀況而定。

梁金銅主任解釋,標靶治療是運用高科技分子生物醫學,找出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的不同,針對癌細胞特異標靶,阻斷癌細胞成長,較無傳統化療的副作用。標靶藥物合併傳統化療可縮小腫瘤,幫助病患有機會進行根除式切除,並有助於延長整體存活。

目前針對大腸直腸癌第1線標靶治療,健保局已通過給付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單株抗體

Cetuximab及血管生長因子單株抗體Bevacizumab兩種標靶藥物。Cetuximab直接作用在腫瘤細胞上,有生物標記KRAS

基因可預測是否有效,副作用是皮膚及輸注反應,可經由預防性藥物達到有效控制;而Bevacizumab經由改變血管特性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環境,副作用是胃腸穿孔、外科手術和傷口癒合的併發症及出血,現階段無法事先預防,因此,病患若治療後需進行手術,需小心時間點的選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00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在本土電視劇「台灣霹靂火」中,飾演「劉文聰」而一度爆紅的演員秦楊,8月14日凌晨3時,疑似酒後與人打架,頭破血流,倒在路邊。在消防隊就醫途中,躺在擔架上的秦楊不斷揮拳,導致消防隊員下體受傷。(圖片來源/取自網路)救護人員忍痛先將他送至國泰醫院處理,等後勤務結束,至仁愛醫院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國內青少年怎麼利用自己的休閒時間?兒盟最新調查發現,高達7成8放假最常休閒的地方都在家裡,每5個青少年就有1個不滿自己的休閒生活!原因包括7成2父母認為讀書比休閒重要、5成5找不到適合休閒場所,以及4成4認為沒有人陪伴。兒童福利聯盟針對全台國中生,共1067名,進行「20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口吃即早治療可痊癒!據統計,國內約有20萬人有口吃困擾,其中孩童是成人4倍。根據美國口吃基金會指出,口吃者早期接受治療,有7成5至8成的口吃者能痊癒,只有1%會變成慢性口吃。醫師建議,若父母發現孩子說話不流暢的時間超過6個月,建議尋求語言治療師協助,16歲前積極治療,治癒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隨著平版電腦、智慧型手機等3C產品的流行,已衍生出許多疾病;復健科醫師發現,門診中有3成肩頸痠痛的病人,幾乎都是長時間使用3C產品所導致。醫師提醒,使用3C產品應避免使用過久,且最好每天適度運動,可改善肩頸痠痛。開業醫診所復健科主任潘筱萍指出,有越來越多60歲以上民眾也熱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