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四大寶寶口腔壞習慣 當心長大有一副亂牙

四大寶寶口腔壞習慣 當心長大有一副亂牙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美國兒童牙科協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 AAPD)指出,嬰幼兒時期的口腔健康,會影響寶寶一生的健康狀態。而寶寶的不良口腔習慣,只要醫師與家長加以注意,並針對寶寶不同的不良行為來導正就可以改善。
美國兒童牙科協會列舉出幾項不良口腔行為,如過度使用安撫奶嘴、吮咬唇、咬指甲、磨牙、以口呼吸、吐舌以及自殘行為,並提出改善方法:

吸吮行為(例如吮指和使用安撫奶嘴):在嬰幼兒時期是正常的,這通常是為了滿足嬰幼兒接觸外界的欲望。可是,長期保持吸吮習慣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健康問題。牙醫師陳學甫表示,寶寶過度吸允,可能會導致日後恆牙的生長、牙槽骨異常與咬合問題。醫師建議,2歲以上的兒童如果還有過度吸吮行為,應該及時就醫,由牙醫給予專業建議,糾正習慣。
  • 磨牙行為:不論是夜晚還是白天磨牙,是口腔咀嚼系統的異常運動,可能是寶寶情緒緊張或是口腔的咬合不正問題。但陳學甫醫師說,寶寶磨牙可能會引起牙齒過度磨耗、顳下頜關節疼痛。一般而言,會給孩子具保護功能的牙套,讓孩子睡眠即使磨牙也不傷害牙齒。此外,也有研究指出,嬰幼兒時期磨牙不須緊張,不會持續到青少年時期,但父母若發現孩子磨牙行為並無改善,應盡快就醫。
  • 喜歡吐舌、以口呼吸:有這兩種行為的寶寶,可能會有所謂的暴牙、兩顆門牙間的牙縫過大問題,或是排列不整,這些看起來是「牙齒問題」,但可能會讓寶寶口吃。醫師說,這些行為是可被矯正的,有些孩子可透過正確的吞嚥、使用正確的肌肉來改善,有些則需要戴矯正器或外科手術來治療。
  • 自殘行為:美國兒童牙科協會指出,長期且反復的自殘行為多在智力發展較緩慢、精神狀態異常等發育性缺陷的孩子身上,常常會有咬傷舌頭等情況出現,應透過藥物治療、行為矯正等方法來矯正,而口腔則可使用口腔保護墊來阻止孩子傷害自己。
陳學甫醫師說,許多不良的口腔習慣都是長期且持續性的傷害健康,可能會引起牙齒咬合、排列問題,若一直無改善,則會影響牙齒美觀,建議父母,口腔要健康,不應只侷限於清潔,更應該維持寶寶的正確生活習慣。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513

相關推薦

  圖翻攝自ptt01   蘋果醋在生機飲食當中佔十分重要的地位,經常用來拌沙拉,或打果菜汁時調味,也可拿來作泡菜。吃蘋果醋的好處,除了增加體內有益微生物,來對抗有害的病菌,也提供維生素 B12,而其中蘋果酸也對身體頗有幫助,能溶化膽結石。   蘋果醋營養豐富,含有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寒舍集團創辦人蔡辰洋今天凌晨因心肌梗塞突然在自家過世,健康管理醫院院長,曾任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任蔡清標醫師表示,心血管導致的心臟疾病若阻塞,會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然而,血壓升高、暈眩等早期症狀因輕微容易被忽略,而成為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 心肌梗塞是奪命殺手 據衛生福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台南1名60多歲女性,因跌倒導致左肩肱骨頸粉碎性骨折,婦人肩部紅腫疼痛無法活動,經骨科醫師評估認為婦人不適合手術,病患亦無意願開刀,但經過中醫治療半年,骨折不但完全癒合,也可正常活動。究竟關鍵在哪,竟可不需手術就可使原本粉碎性骨折的肩部復原? 收治病例的部立臺南醫院中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愈老,性慾愈低,可望有解!國內研究團隊在果蠅大腦中,找到回復性慾的關鍵神經,只要投以巴胺量就能增加性慾,這是全球首次解開調控雄性動物性活動之謎,成果已刊登於《自然通訊科學期刊》。 找到老年回春關鍵神經 暨南國際大學應用化學系副教授傅在峰帶領研究團隊花費5年時間,將雄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