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多專科照護加持 提升GIST治療品質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手術是胃腸道基質瘤(簡稱GIST)的主要治療方式,然而切除後不代表患者自此揮別胃腸道基質瘤的陰影,除了最常擔心的腫瘤復發之外,也有部分患者因為手術後遺症而影響了終身的生活品質。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葉俊男表示,兼顧根治手術之治療目標與患者生活品質,是近年醫界治療惡性腫瘤所關注的焦點,多專科整合照護的角色也因此日益受到重視;以胃腸道基質瘤而言,除了腸胃內科、外科、血液腫瘤科之外,還包含了研判腫瘤組織的病理科、確認腫瘤生長部位的影像診斷科、放射腫瘤科、營養師等,專科團隊透過定期的病例討論達成對患者治療最佳化的共識。

葉俊男醫師舉例說明,曾有一位中年婦女前來就診時表示近日時常感到有便意,但上廁所時卻又解不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有個7公分大的腫瘤,後來確診為直腸胃腸道基質瘤。在早期無多專科整合的情況下,可能直接由直腸肛門外科醫師做腹部會陰切除手術將直腸會陰及肛門切除,意味著患者終身都需使用人工肛門,即使腫瘤切除了,患者卻失去了尊嚴及生活品質。

在林口長庚的多專科整合照護下,患者於腫瘤內科服用標靶藥物約9個月後,影像診斷科的報告顯示腫瘤已縮小至4.5公分,接著由直腸肛門外科醫師進行手術,由於手術範圍縮小到只需把部分直腸合併腫瘤切除,患者不需建造人工肛門,術後也輔以標靶藥物治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不僅腫瘤沒有復發而且生活品質顯著提高。

葉俊男醫師進一步說明,胃腸道基質瘤可分為原發性及轉移性(含復發性),無論是哪一種階段,都需要跨科別醫療團隊合作,例如:腫瘤內科觀察到藥物已使腫瘤縮小時,便可照會外科評估手術可行性;而外科醫師針對術後輔助治療的病人,照會內科團隊持續追蹤療效與復發情形。

葉俊男醫師也補充,由於胃腸道基質瘤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些患者在服用標靶藥物一段時間後出現高血壓、糖尿病、活動遲緩等症狀時,會認為是服用標靶藥物所致,甚至自行停藥而導致腫瘤惡化;因此,患者有疑問時都應與醫師討論。

醫師強調,在醫學科技進步飛速的今天,胃腸道基質瘤並非不治之症,除了尋求多專科醫療團隊提供最佳化的治療,患者的生活習慣與對抗疾病的信心也很重要,臨床上有患者已持續使用標靶藥物超過12年的時間,至今沒有出現惡化或復發的狀況,患者面對此疾病無須過度悲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46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因全球性新冠肺炎流行之故,各地民眾配合戴口罩及勤洗手防疫措施,讓平時流行疾病盛行率大幅下降比如流感。對此,安南醫院小兒感染科宋玉蘭醫師表示,嬰幼兒由於難以配合戴口罩跟洗手,理當是罹患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跟糞口傳染疾病的高危險群,而事實上在農曆年前就曾有罹患腸病毒感染的嬰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連松山英樹也深受其害,會讓高爾夫球友哭出來的大拇指根部疼痛,想改善這一點,初中階球友可能要先修正自己的握桿方式。過度使用大拇指、握桿姿勢不正確 都是大拇指根部痛原因讀賣巨人隊醫療室主任醫生林英俊表示,慣用手是右手的球友,如果左手大拇指根部會痛,代表有拇指基底關節炎,原因是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正月十五鬧元宵,春節將綻放慶典結束的火花。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吳思儀結合傳統吃湯圓習俗搭配節氣,教您做簡單又營養的素食湯圓料理。清淡飲食為強健脾胃做準備 善用當季食材臺灣橫跨北回歸線,節氣更替不明顯,今年元宵節跟在雨水節氣後面,還是冬春交接的季節,冬天的濕氣沒有完全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每個新學期開始,學童在學校視力檢查後,如果視力低於0.8,家長就會收到複查單,建議前往醫療院所進行視力檢測,確定視力不良的成因、及早防範。臨床上遇到不少家長抱怨「醫師,我的孩子每天手機滑不停怎辦,幫我勸勸他?」或是「上個學期檢查還好,怎麼這個學期視力變成0.6?」眼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