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息肉切除 術後可免住院

大腸息肉切除 術後可免住院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50多歲的陳先生,先前參與糞便潛血檢查,發現呈陽性反應,到醫院求診並接受大腸鏡檢查,在乙狀結腸處發現超大的有莖型息肉,大小接近4公分。最後透過大腸內視鏡息肉切除手術,一般術後不必住院,但為安全起見,陳先生住院2天觀察,出院後恢復情況良好。

負責診治這位陳先生的安南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蔡坤峰表示,由於國人生活和飲食方式有西化趨勢,造成大腸癌發生率和死亡人數年年快速增長,目前大腸直腸癌成為男女性癌症發生率排行第一名,其死亡率則排行第三名。然而好發年齡,多在40歲以後開始攀升,發病高峰落在60~65歲左右,男女罹病的比例相當。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 93到97年共有120萬9千人參加免費大腸癌篩檢,當中大腸癌個案達1298人,有3成屬於零期或第一期個案。到了101年,共有103萬人做過大腸癌篩檢,發現有大腸息肉者達2萬3700人,結直腸息肉盛行率約20~30%。

蔡坤峰指出,發生在大腸黏膜表面的腫瘤,可分為有莖型息肉與無莖型息肉兩種,有些息肉有機會演變成大腸癌。臨床上常見的增生性息肉,多半較不會惡性變化;另一種腺瘤,則較可能變成大腸癌。根據美國大型研究報告指出,將腺瘤切除,可大幅降低大腸癌的發生和死亡率,因此,近年來大腸鏡及息肉切除也越來越普及。

臨床上大腸癌病人常見七種表現,包括1.血便、黏液便或肛門出血;2.排便習慣改變,如出現便秘或腹瀉;3.頻繁腹脹、脹痛及脹氣;4.大便排不乾淨或有便意排不出;5.不明原因體重減輕;6.貧血或7.腹部腫塊等。蔡坤峰表示,有結直腸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人、本身為腸癌病人,都帶有危險因子,應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或腸鏡篩檢。飲食上,建議以低脂、高纖食物、蔬菜水果,少油炸、燒烤、紅肉類食物,多喝水和運動,並養成固定按時排便習慣,有助於遠離大腸癌的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153

相關推薦

來源:茶的故事     茶友朋友圈可能都流行過這篇文章: 《茶葉是個寶,用得好勝過冬蟲夏草》 。這篇文章里已經提到茶的保健功效,也言明要喝對茶才能有這些功效,同時也要注意一些茶千萬不能喝,不然健康的事也會變得不健康。   飲茶要合理、要科學,是喝茶人要具備的知識。切不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83歲的郭阿嬤,長年罹患高血壓,5年前被診斷為末期腎臟病,半年內須接受洗腎治療,否則恐怕危及性命;但她以為洗腎是將腎臟取出清洗,嚇得抗拒治療,在醫師建議下,採取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營養補充,成功延緩洗腎長達4年時間。 腎功能僅剩7% 進入末期腎病階段 收治個案的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別以為心肌梗塞是老年人才會得到的病,最近有不少中壯年男性突然心肌梗塞送醫急救;心臟科醫師更發現,這些心肌梗塞的中壯年上班族,未必有三高,體格也不胖,但是卻都有導致心肌梗塞很重要的危險因子,那就是特別愛抽菸! 胸口悶痛心肌梗塞 心導管置放支架救回一命 如果你還在抽菸,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為慶祝創院60周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4/8特別舉辦「相挺血友 鐵騎傳愛~社區長者送餐」活動,在2017年世界血友病日前夕,結合血友病患、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醫護人員及醫院、台灣拜耳志工約30人,透過騎單車方式將愛心餐盒送到社區長者家中,活動過程溫馨感人。 高醫附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