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太厲害了!只要四步驟,女人臉上「脂肪粒」就能輕輕鬆鬆去除!一分享救一張臉阿!

女人臉上的幾大殺手分別是「青春痘」,「色斑」,「皺紋」還有一個很少人知道的,他就是脂肪粒。

脂肪粒是一種長在皮膚上的白色小疙瘩,約針頭般大小,看起來像是一小顆白芝麻,一般發生在臉上,特別是女性的眼睛周圍,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找出長脂肪粒的「元兇」和去除方法吧!

太厲害了!只要四步驟,女人臉上「脂肪粒」就能輕輕鬆鬆去除!一分享救一張臉阿!

(圖片擷取自來源)

 

找出造成臉上長脂肪粒的「元兇」

肌膚脂肪代謝紊亂

身體內分泌失調,面部油脂分泌不均勻,同時缺水,代謝能力又差,以至於無法正常排除多餘油脂導致毛孔堵塞就會出現很多脂肪粒。

保養品使用不適當

皮膚過於油膩,化妝殘留堵塞,在我們使用的護膚品中或許有些是使用不當的,當護膚品無法被肌膚吸收的時候就會造成導致過多的油脂堆積,形成油脂粒。

皮膚微小創口

有些脂肪粒是由於皮膚上的微小傷口而引起的,當皮膚過於乾燥或過度使用磨砂膏、去角質產品,都會出現肉眼看不到的細小傷口,在皮膚自行修補的過程中,便生成白色小囊腫。

 

去除脂肪粒小妙招

1.金黴素軟膏是一種眼藥:塗在脂肪粒上可以消脂肪粒。

2.橄欖油有滋養毛髮的作用,且不易長脂肪粒。但是對付一些比較頑固的脂肪粒,就要靠持續的正確保養小秘訣哦。

3.徹底清潔皮膚(卸妝+潔面)。

4.定期去角質,用清潔面膜;加強保濕,讓皮膚保持水油平衡。

 

走出三大眼部護理「誤區」

眼部護理誤區一:大家都知道防曬品不能維持一天,需每隔2小時補一次,可是要知道防曬品不是直接往臉上和身上補的喔,如果不將臉上殘留的汗水、油脂、化妝品等先清潔乾淨,就直接覆上去的話,會降低皮膚的透氣性,並且更油膩,會堵塞毛孔出現恐怖的脂肪粒喔!

眼部護理誤區二:眼霜,用一粒大米大就足夠,使用過多會造成眼周皮膚的負擔,造成脂肪粒出現。

眼部護理誤區三:不要過度清潔或卸妝、大力按摩和使用磨砂產品,這些都會讓皮膚表面形成微小傷口,誘發脂肪粒生成。

怎麼祛除脂肪粒

一、眼妝加正確按摩

正確使用眼霜的方法是,順內眼角、上眼皮、眼尾、下眼皮做順時針按摩,力度以沒有拉扯感為宜,即便是質地豐厚的眼霜3-5圈也足矣。

如果還不放心可以採用點狀按壓式塗抹,但要注意指肚的力量與覆蓋全面,讓養分均勻滲透入裡層,當養分無法均勻地分佈,也會導致肌膚局部有過多的營養。

而另一部分卻缺乏營養,這樣就有可能導致肌膚內分泌與代謝紊亂,也有可能會催發脂肪粒。

二、面部磨砂膏

使用溫和型專用面部磨砂膏在長有脂肪粒的位置輕輕按摩,堅持使用一段時間,脂肪粒就會慢慢消失,不過一定要注意,手法一定要輕柔,不可用力。

因為眼部肌膚非常脆弱,很容易產生微小傷口,如果用勁,效果會適得其反。可以祛除輕度的眼周脂肪粒。

三、選擇清爽低油護膚品

臉上長有脂肪粒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使用錯誤的護膚品,導致毛孔堵塞,而產生的脂肪粒。所以要根據自己的肌膚,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護膚品。

在皮膚乾燥時,要確定肌膚是缺油還是缺水。敏感性肌膚要選擇質地清爽,含油量較低,容易吸收的護膚品,儘量以天然植物成分的為主,同時配合使用溫和型疏通毛囊的產品。

通常在選用了正確的護膚品後,如果數量較少的油脂粒會在1個月左右消退。

橄欖油有滋養毛髮的作用,且不易長脂肪粒。但是對付一些比較頑固的脂肪粒,就要靠持續的正確保養小秘訣哦。

 

四、加強去角質

脂肪粒的產生表示皮膚的新陳代謝有些緩慢,你可以定期使用溫和去角質產品。來加強對老化角質的及時清理,讓新城代謝正常化。還可以使用一些含水楊酸的產品,以疏通堵塞的毛孔,令脂肪粒自然脫落。

五、針刺挑除去脂肪粒

這個方法是專門針對頑固性脂肪粒而設定的,而且也比較快速簡易。就是將消毒後的粉刺針輕輕跳開清除脂肪粒上的一層皮,但是這麼做一定要慎重小心,謹防細菌感染。

建議使用這個方法的還是到專業的美容院請美容師幫忙,或是求助於醫院皮膚科,這樣比較安全。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衛生署健保局今(4)日公布101年全民健保重大傷病統計資料,其中重大傷病人數佔全國總醫療費用的27.6%,代表國人繳納每100元健保費,就有27元用於幫助重大傷病患;重大傷病證明領證人數以佔近5成的癌症居首,相對醫療費用也佔最多,有37.7%。據健保局統計,國人101年健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近年來,各地衛生局除了編列預算設置電擊器AED以外,也向中央爭取補助並積極向民間勸募;臺灣國際扶輪3490地區第三分區,偕同韓國的國際扶輪3750地區,繼去年捐贈5台AED電擊器給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後,今年再度攜手捐贈6台給新北市衛生局。新北市衛生局長林雪蓉表示,AED俗稱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腸病毒急診率達近7年同期最高值,據調查,高達9成4母親最恐懼的寶寶感染病就是腸病毒,卻有3成2不知道最大的感染源是成人!尤其家中寶貝1-3歲,或孩子不曾感染腸病毒的媽媽,對腸病毒預防資訊更是一知半解。小兒科醫師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幼兒的家長,應特別幫寶貝補足適當益生菌,提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名林姓台商在大陸浙江突然昏倒在地,送到當地人民醫院已呈深度昏迷,雖經救治仍病況危急,並被診斷為腦中風;台灣家屬聞訊,立即連絡童綜合醫院國際醫療專送中心,不到十二小時,這名台商即被送到該院接受後續治療,目前人已出院返家。這名台商被送到當地人民醫院時,瞳孔放大且對光無反射,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