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太可惜,幾乎沒什麼人知道這個,但它卻是抗癌剋星阿!!

太可惜,幾乎沒什麼人知道這個,但它卻是抗癌剋星阿!!

荸薺可以化包塊(現在叫腫瘤),這是陳醫師外曾祖父多年行醫傳下來的秘方。外曾祖父在民國時是地方名醫。那時由于戰亂,很多求醫的人家境貧窮,所以外曾祖父特別注意研究用價格低廉的草藥甚至食物來治病的方法,每收奇效。他用荸薺治了很多長包塊的人。因為那時候中醫不知道癌癥這個名詞,所以現在無法考證其中有沒有癌癥患者。后來我媽媽用這個方法治愈了一個肺癌患者,確認了荸薺對于惡性腫瘤同樣有效。 七 十年代初期,媽媽的一位同事被某軍醫院確診為肺癌晚期,并作了手術切除。當時這個人整個面部都脫形了,誰看了都認為此人快不行了。大夫也明確地說,他活不 過半年。醫院認為沒有繼續治療的必要,勸他回家了。回家后,這位同事不死心,就用我媽媽給他開的藥方,每天大量地吃荸薺,輔以中藥湯劑調理,竟然奇跡般地 好轉了。

二 十多年以后,我母親偶然遇到他的兒子,問及其父健康狀況。他兒子笑著答道,我父親身體很好,而且越活越年輕了,現在家里的活還搶著干呢。需要強調的一點 是,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療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位同事是一個生性非常樂觀的人,堅信自己能夠治愈,沒有放棄治療,所以才能創造這個奇跡。



荸薺為什么可以消除腫瘤呢?

荸薺消積的作用非常強。中醫所說的“積”,指的是堆積在人體內的成形的代謝廢物。這種廢物如果堵塞絡脈,皮膚表面就會長出多余的東西,比如疣子。

如果堵塞經脈,就會在皮下產生結節,比如乳腺增生。

如果瘀積在內臟,輕者就會形成各種息肉、囊腫,重者就變成腫瘤了。

現代藥理分析也證實:荸薺中含有一種抗菌成分——荸薺英。

這種物質對于肺部、食道和乳腺的癌腫有防治作用。荸薺主要入肺經。肺和大腸相表里,肺又主皮毛,所以它對于肺癌、腸道息肉和皮膚贅疣特別有效。尤其是肺癌,因為荸薺有補肺涼肝的作用,能減少對肝火對肺的傷害。

荸 薺性寒涼,是涼血的,適用于血熱、陰虛陽亢型的腫瘤病。如果是陽虛體質的人,那就不能用了。用荸薺治療腫瘤,帶皮生吃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由于需要大量地 吃才有效,所以要各種吃法配合,以免吃傷腸胃。每天最少要吃五斤以上,吃得越多效果越好。可以把每天吃的荸薺分成三份,一份充分洗凈后帶皮生吃,一份削皮 煮熟后燒菜吃,一份削皮榨汁代茶飲。

要注意,荸薺治腫瘤,主要是“泄”的作用,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攻邪”,即排毒祛邪。如此強力地攻邪,邪氣傷的同時正氣必然也會傷,所以要同時用一些 “補”的藥物來養護腸胃,扶助正氣。具體用什么藥,一定要找醫生根據自己的體質來判斷。人體的正氣是治病的根本,千萬不可等閑視之。

 

孕早期的時候不要吃生荸薺民間流傳一種說法:孕婦吃荸薺可能流產。因此,各位準媽媽千萬要注意,在孕早期的時候最好不要吃荸薺,以免發生意外流產。

荸薺功效:荸薺(biqi)中含有磷是根莖蔬菜中最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堿平衡。因此荸薺適于兒童食用。





英國在對荸薺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不耐煩的抗菌成分——荸薺英。

這種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抽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降低血壓也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肺部、食道和乳腺的癌腫有防治作用。

荸薺還有預防急性傳染病的功能,在麻疹、流行性腦膜炎較易發生的春秀,荸薺是很好的防病食品。荸薺是寒性食物,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最宜用于發燒病人。它具有涼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等功效。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季節漸入冬季,天氣變化劇烈,是許多皮膚症患者的惡夢,尤其是家有異位性皮膚炎幼兒的家長,更是心力交瘁。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的典型症狀有搔癢、紅疹、皮屑、苔癬化(病灶粗糙)等,嚴重發作期還會因搔抓過度而有組織液流出。其實,在中醫的觀點裡,肺主皮毛,若幼兒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建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30年前的感染科病房,曾有醫護同事的家屬大力反對其照顧愛滋患者」,臺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科林錫勳醫師表示,台灣在1985年確診第一位本土案例,在不到40年之間,從醫護人員都束手無策的疾病,到現在愛滋病已經是一個可以控制而且可以預防的慢性病,U=U已成為國際共識、感染者壽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出公告,今(27)日14例新冠移入確診,實際狀況等待下午2點由醫療應變組羅一鈞副組長說明。 根據昨(26)日指揮中心統計,全台共有625例新冠確診者,加上今(27)日新增14例,將累計上升至639例,有關14例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的情況,將由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原發性免疫疾病 釀小兒反覆感染問題台灣每10萬新生嬰兒中就有1至10位罹患原發性免疫缺損症,會反覆拉肚子、肺炎、中耳炎等感染狀況難痊癒,若不妥善治療,孩童將很難健康成長。台大醫院小兒科教授暨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前理事長楊曜旭解釋,免疫系統就像國家軍隊,當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