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出現自傷行為 恐伴隨精神疾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若發現家中兒童出現咬傷自己、刀割手腕、撞牆等現象,恐就屬於自傷行為,通常也會伴隨包括憂鬱症、焦慮症、飲食疾患等問題;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輔導科臨床心理師柯俊銘指出,因當事人無法透過語言來表達內心感受,或是為了宣洩壓力等,才會藉由特殊的舉動對外溝通。

包括兒童、青少年等都屬於臨床上常發生的自傷患者,其中也可能是因被家暴、霸凌等留下的後遺症;柯俊銘臨床心理師說,根據研究,若養成自傷的習慣,不但會成癮,還會促使擦槍走火,不得輕忽嚴重性。

想要避免孩子出現類似自傷情況,其實家長和老師可透過以身作則的方式,教導孩子操控情緒管理,也可蒐集讓孩子冷靜下來的物品、音樂等,建立緩衝機制,並且與孩子共同討論,找出易於引發自傷的原因,或是可透過以口含冰塊、撕報紙、咬橡皮環等方式,取代自傷行為。

另外,也可多鼓勵孩子培養運動的習慣,因運動產生的安多酚等物質,能使心情更愉悅;柯俊銘呼籲,孩子若出現相關行為,應多給予體諒和關懷,嚴重時也應盡快帶孩子就醫,才能避免影響日後的成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13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易復發且致死率極高的卵巢癌好發於60歲女性,許多40幾歲即罹患卵巢癌的年輕病患,多具BRCA遺傳性基因突變,透過DNA修復癌症基因檢測,從癌細胞找出可治療的相關靶點,即可接受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進行品質佳且更輕鬆的投藥療程,將幾十萬到幾百萬的醫藥支出發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已戒除檳榔10年的王先生,但始終戒不掉長達20年的抽菸習慣,日前因口腔內出現白色斑塊進而就醫,經診斷為口腔黏膜白斑,在施以二氧化碳雷射治療並戒除抽菸習慣後,目前每3個月於口腔外科門診追蹤,無復發情形。邱聖富醫師指出,口腔癌前病變並不是口腔癌,但若症狀發生後置之不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愛完家人愛自己 媽媽終結黃臉婆稱號「發現以前的衣服都穿不下去,自己的體態覺得顯老態…」吳小姐是兩個小孩的媽,悉心照顧孩子、料理家事,但歲月的流失找不回來,她決心為自己的外形做一些改變;同樣是媽媽的,還有張小姐,「我想找回快樂的自己,充滿自信的自己。」張小姐一邊工作一邊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英國人愛喝茶,更愛吃糖,英國政府去(2018)年甚至不得不開徵糖稅,改變國民飲食習慣。英國倫敦大學和利兹大學團隊研究發現,若要求習慣喝茶加糖的人,喝茶不准加糖或者逐步減糖一個月後,他們都還是能享受喝茶的韻味。研究團隊日前在歐洲肥胖醫學研討會(European Con...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