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學界找到阿茲海默症元凶 「吃腦補腦」也不算完全迷信 | 健康達人網

學界找到阿茲海默症元凶 「吃腦補腦」也不算完全迷信 健康達人網學界找到阿茲海默症元凶 「吃腦補腦」也不算完全迷信 健康達人網

造成阿茲海默症的直接病因,醫界過去的研究多半鎖定在如 β類澱粉蛋白或 tau 蛋白在腦部堆積形成斑塊,進而損傷腦神經。不過新的研究顯示,功能損壞的 tau 蛋白才是造成神經元死亡的元兇,較為明確的因果關係將可讓科學家研發新的療法時會更有效率。而在學者們找出治療方法前,我們可以先仿效老祖宗一個聽來有點迷信的「吃腦補腦」說法,因為有項研究還真的給這句話一個微妙的佐證。

清潔隊員損壞造成腦神經壞死

正常功能的 tau 蛋白存在於腦神經細胞內,負責把細胞用不到的或有害的蛋白質清除,因此如果 tau 蛋白功能損壞,就會造成神經細胞死亡。研究團隊的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神經學助理教授 Charbel E-H Moussa 表示,當 tau 蛋白不正常,諸如 β類澱粉蛋白等其他蛋白質就會堆積在細胞中。細胞必須靠自己努力排出這些無用的蛋白質,但能力有限,最後還殘存在細胞內的 β類澱粉蛋白與壞掉的 tau 蛋白等物質,就會促使細胞死亡。當細胞死亡後, β類澱粉蛋白等就會釋出來堆積在外頭,這就是之前科學家們看到的大腦中堆積許多斑塊的成因。

在他們的動物實驗中也可以發現,當 tau 蛋白功能正常時,細胞外只有少量斑塊堆積;如果將 tau 蛋白注入到原本沒有他們的細胞裡,斑塊也不再成長,這都代表功能正常的 tau 蛋白不會造成斑塊堆積。tau 蛋白會隨著年齡或基因出錯而損壞,但只要還有足夠功能正常的 tau 蛋白,腦神經細胞還不致於死亡,Moussa 表示這就是為什麼某些臨床觀察的結果中,腦部有斑塊堆積卻沒有發展出失智症狀的原因。他們的研究刊登在「分子神經退化病變」(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 雜誌。

學界找到阿茲海默症元凶 「吃腦補腦」也不算完全迷信 健康達人網
▲左上角是 tau蛋白質堆積造成的神經纖維糾結,右下角是 β類澱粉蛋白堆積造成的班塊。(圖片來源: Nigel Cairns, PhD)

助眠藥物可能導致失智

我們現在知道損壞的 tau 蛋白是元兇,但會不會還有其他共犯,或是除了老化,什麼原因會造成它損壞?法國波爾多大學一項研究顯示,一款治療焦慮症與失眠的藥物,也可能造成阿茲海默症。這項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的研究,蒐集了加拿大魁北克地區 1,796 位超過 66 歲的阿茲海默症患者資料,他們都有服用「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s) 類藥物。

跟其他 7,184 位健康成人比較,這些個案如果服用了三個月甚至更多時間的「苯二氮平」,會比其他人多出 51% 的機會得到阿茲海默症。研究者表示兩者的直接關連性還不明確,但「苯二氮平」或許可做為失智症早期風險的指標,而必須使用這款藥物的病患可能會面臨兩難,醫師必須謹慎做出平衡的診斷。

學界找到阿茲海默症元凶 「吃腦補腦」也不算完全迷信 健康達人網

近期藥物研發成果

在發現 tau 蛋白的關鍵性作用後,Moussa 正在研究以藥物治療。一款治療癌症的藥物 nilotinib 可以在還有部份功能正常的 tau 蛋白存在情形下,協助清運神經細胞中的垃圾。除了阿茲海默症,許多其他的失智症如巴金森氏症都存在 tau 蛋白功能損壞的情形,Moussa 認為其他失智症應該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治療。

南佛羅里達大學藥學院的神經學家則發現,一種來自大麻的成份「四氫大麻酚」(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 可以減少 β類澱粉蛋白的生成與堆積的現象。他們發現只要低劑量的「四氫大麻酚」就可以增強細胞中粒線體的功能,供給神經細胞能量及傳遞訊息等,而且低劑量所產生的毒性或對記憶造成的損害,要比帶來的正面效果要大,將可做為減緩甚至阻止阿茲海默症病情發展的線索。

學界找到阿茲海默症元凶 「吃腦補腦」也不算完全迷信 健康達人網
(圖片來源:© W. Perry Conway/CORBIS)

紐約大學醫學院的一項小規模的研究發現,穿顱磁刺激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技術有助於增進阿茲海默症患者在認知功能及語言方面的技巧。不久前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利用相同技術,發現可以增進健康受試者的記憶能力,現在也說明了與損害記憶功能有關的阿茲海默症,也可以透過 TMS 技術改善病情。

吃腦真能補腦?

在其他的研究方面,英國艾希特大學 (Exeter University) 檢視超過一千六百人份的醫學紀錄檔案,發現如果處於中度缺乏維生素 D 時,會比其他人有 53% 的機會發生失智情形,如果是重度缺乏,機率會提高到 125% 以上;若是針對阿茲海默症,中度缺乏時的機率就提高到 69%。該院的另一項研究則發現,6,500 位中年受試者如果經常飲酒喝到周圍的人或他自己都感到擔憂的程度,到了晚年得到失智症的機會是其他人的兩倍。

美國羅德島醫院在「阿茲海默與失智症」雜誌發表的研究,針對八百位長者進行記憶測驗與腦部掃瞄,發現有固定吃魚油的受試者,腦部萎縮與認知功能衰退的比率,要比沒有吃魚油的受試者要少。

學界找到阿茲海默症元凶 「吃腦補腦」也不算完全迷信 健康達人網
(圖片來源:© Todd Sutherland/Corbis)

而華人文化傳統中「吃腦補腦」的說法,現在也有一個微妙的科學證明。美國紐約州發展障礙基礎研究所 (New York State Institute for Basic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透過小鼠實驗發現,如果每天餵食核桃,小鼠的學習能力、記憶、運動能力與降低焦慮等方面的表現都比沒有吃的小鼠有顯著提升。小鼠吃的量若是換算成人類的份量,一天大約為 28 克到 43 克左右。這項研究刊登在「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首圖來源:© Beau Lark/Corbis)

相關資訊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記者尤華恩/台南報導】面對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嚴峻,台南市長黃偉哲一再向民眾呼籲端午不返鄉,留在原地過節,且祭出200元退票獎勵,截至今(11)日上午雙鐵及國道客運到台南的訂票張數已少於3000張,黃偉哲更於今日傍晚至高鐵台南站視察民眾返鄉狀況,現場每班次下車人數大幅減少僅約2、30人出...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顗喆/台北 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11)日上午與各縣市政府召開的「全國防疫會議」,決議如下: 一、雙北疫情趨勢雖持平惟仍舊嚴峻,指揮中心持續鼓勵各縣市增設社區篩檢站,以便及早發掘潛在陽性個案,阻斷社區傳播鏈;另鑒於重症及死亡數攀升對社會之衝擊與影響較大,也請各地方政府持續...

閱讀詳情 »

【記者王雯玲/高雄報導】自5月 19日宣布全國三級警戒、6月7日再次延長三級警戒至6月28日,血源捐入狀況更顯嚴峻,高雄捐血中心6月11日下午1點的醫療血液庫存量僅剩4.0天,處於極度血源短缺的緊急狀態。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世界捐血人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捐血,讓世界繼續跳動!」...

閱讀詳情 »

記者黃昭博/嘉義報導 因應COVID-19疫情升溫,衛福部針對「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民眾的就醫需求,擴大通訊診療法規的適用對象,有需求之民眾可透過衛生局轉介進行遠距視訊診療。嘉義基督教醫院更針對慢性疾病病人提供電話診療服務,減少民眾進出醫院,降低感染風險。嘉基自5月21日開放通訊診療以來至6月3...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