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寶寶要接種疫苗了!10種疫苗種類接種後反應及處理方法~新手媽媽一定要收藏!

寶寶要接種疫苗了!10種疫苗種類接種後反應及處理方法~新手媽媽一定要收藏!

寶寶打完疫苗就是會發燒、哭鬧? 快來了解疫苗接種後的反應,就不再手忙腳亂了!
 
Photo/commons.wikimedia.org
責編/Judy

寶寶要接種疫苗了接種後會發生哪些反應媽媽們該如何處理? 

十種疫苗種類接種後反應及處理方法,讓新手媽媽不再手忙腳亂~

小寶寶接種疫苗,可適當增加免疫力,預防許多危險疾病上身,就讓我們來了解,
這些疫苗種類的注射反應,並認識不適症狀處理方法~~

幼兒疫苗接種部位及途徑

  1. 幼兒預防接種,盡量避開神經及血管部位,接種大腿前外側或上臂三角肌,針對2歲以下嬰幼兒,建議接種部位為大腿前外側。
  2. 而水痘、日本腦炎及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採皮下注射,其餘不活化疫苗則採肌肉注射。
  3. 卡介苗接種在左上臂三角肌中點,採皮內注射。

十種疫苗種類接種後反應及處理方法(⊙為活性減毒疫#為不活化疫苗)

 

(一)卡介苗⊙

*注射接種部位,大多有紅色小結節,不需特別處理,若變成輕微膿泡或潰瘍,不要擠壓或包紮,保持局部清潔,約經2-3月,潰瘍會自然癒合。
*如果接種部位,出現多量的膿液,或發生同側腋窩,淋巴腺腫大情形,要請醫師診治。

 

(二)B型肝炎疫苗#

*一般少有特別反應。

(三)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

*接種後1-3天,發生注射部位紅腫、酸痛,偶爾有哭鬧不安、疲倦、食慾不振或嘔吐等症狀,通常2-3天後會恢復。
*不停的啼哭,或發高燒較為少見;而嚴重不良反應,如:嚴重過敏、昏睡或痙攣則極為罕見。
*如接種部位,紅腫持續擴大、接種後持續高燒,超過48小時或發生嚴重過敏,及嚴重不適症狀,應儘速請醫師處理。

 

(四)水痘疫苗⊙

*局部腫痛,注射後5-26天,於注射部位或身上,出現類似水痘的水泡。

 

(五)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在接種後5-12天,偶有疹子、咳嗽、鼻炎或發燒等症狀。

 

(六)日本腦炎疫苗#

*一般少有特別反應。

 

(七)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接種部位常有紅腫、疼痛現象,通常都是短暫的,在數天內恢復,勿揉、抓注射部位。
*如接種部位紅腫、硬塊不退、發生膿瘍或持續發燒,請儘速就醫。
*偶爾有食慾不振、嘔吐、輕微下痢、腸胃不適等症狀。

 

(八)流感疫苗#

*局部腫痛,偶有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及紅疹等全身性輕微反應,一般會在發生後1-2天內自然恢復。

 

(九)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接種後少數人,注射部位有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於接種2天內恢復。
*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極少發生。
​*接種後;如有持續發燒、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昏、心跳加速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請醫師做進一步的判斷與處理。

 

(十)A型肝炎疫苗#

*一般少有特別反應,少數為接種部位紅腫痛,系統性反應不常見。

 

接種疫苗後可能會發生的反應與處理

  1. 可能發生的局部紅腫、疼痛,通常2-3天內會消失。
  2. 本身有熱性痙攣的病史,可能會增加出現熱性痙攣之機會,需注意體溫變化,接種前主動告知醫師,評估退燒藥之服用時機。

 

【延伸閱讀】

新手爸媽忙得團團轉~糟糕!寶寶疫苗忘了打,怎麼辦?

比體重還重要的事-兒童健康飲食準則!

傷腦筋!怎麼餵都不喝,寶寶厭奶真的是因為我的關係嗎?

 

本文出處,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粉絲團】 

相關推薦

您知道,塑膠袋、芳香劑、尿布等塑膠製品,可能是導致乳癌的危險因子? 您知道,每年的X光攝影檢查,對篩檢早期肺癌沒有太大的幫助,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是唯一的利器? 您知道,八成的胃癌初期沒症狀,透過簡單的十個問題可自我檢測? 您知道,以美國的經驗發現,地下室暗藏氡氣,是導致肺癌的第二大殺手? 您知道,有...

閱讀詳情 »

運動其實能為直接與間接為血糖控制帶來不少幫助,到底運動有什麼益處呢?讓Mary來告訴你~  增加熱量消耗、減輕體重,有助於體重控制。 增加胰島素利用,有助血糖穩定。 減少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幫助血脂控制。 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 增加肌肉與血管彈性,幫助血壓控制。  改善情緒、舒緩壓力。 ...

閱讀詳情 »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5年調查報告發現,失眠者睡前會在床上看電視的比例,明顯多於非失眠者,推測原因可能當睡不著時,以電視打發時間或企圖增強睡意,結果反而嚴重影響睡眠品質。醫師提醒,當眼睛在3C產品的光線刺激下,易趕走睡意,若長期失眠恐會引起記憶力衰退、代謝疾病與血壓問題等。該調查指出,台灣慢性失眠症...

閱讀詳情 »

有人說,糖尿病患的人生是黑白的,除了需與藥物、針劑終生為伍,而且必須嚴重忌口,「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不過醫師表示,這是一般人的迷思,其實只要吃得對,糖尿病患什麼都能吃!「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是糖尿病患者經常面臨的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醫師張鈞鎧指出,除了含糖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