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寶特瓶重複用,要當心癌症上身

寶特瓶重複用,要當心癌症上身
【寶特瓶重複用,當心癌症上身】

【轉分享,給你好能量好運氣,讓更多人得到幫助】

環保意識抬頭,有人買了寶特瓶飲料後,把空瓶子留下來當水壺,但醫生說,救了地球,可能賠上自己。

專家研究,寶特瓶一旦碰上熱氣,大約只要40度,塑膠材質就會釋放致癌物─銻,重複使用瓶子,很容易把這種重金屬吃下肚,民眾可得當心。

喝完的寶特瓶,很多人會直接裝水繼續喝,但是瓶子遇到40度溫度,會釋放毒素,產生一種致癌的重金屬「銻」;專家研究發現,小動物連續兩星期,把銻吃下肚,細胞的染色體會受損,所以寶特瓶最好別拿來裝溫水,以及重複使用。

毒物科醫師林杰樑表示,「我建議至少一個月換一次瓶子」。

裝溫水會產生毒素,而且沒開封的飲料、或是寶特瓶裝的白開水,在車裡曬太陽,也會把銻給曬進喝的水裡,現在很 流行的運動水壼,也是別曬太陽、別裝溫熱水。

 
 


除了避免裝溫熱水、曬太陽,寶特瓶也不要拿來裝汽水,酸性的汽水、鹼性的檸檬汁,會讓瓶子釋放一種環境荷爾蒙,叫「雙酚A」,小吃店給的塑膠刀叉,也有這種毒素存在,! 不! 但會致癌,還會造成免疫系統失常。

此外,雙酚A還會造成青春發育期提前、肥胖症、糖尿病、過動症等,跟有毒的奶瓶奶嘴,會傷害嬰兒,是一樣的道理。

建議民眾,拋棄性的餐具或寶特瓶,用完就回收,別因為環保而傷了健康。

相關推薦

▲食藥署長吳秀梅6月將出席ICH,寫下國內食藥最高首長首度以正式會員身份出席的紀錄。(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展現醫藥衛生的硬底子實力,再度突破中國政治打壓,加入國際組織,衛生福利部今(29)日宣布將由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親自率團出席今年6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

閱讀詳情 »

歷年來許多藥廠投入大量經費在研發新藥,目的在於開發安全、有效的藥物來治療疾病、改善健康。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資訊指出,新藥上市前需要通過三期臨床試驗方能取得上市資格,而新藥上市後仍需進行第四期臨床試驗,以持續驗證藥物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新藥研發代表著疾病治療的契機,然而,為了確保藥品的安全與療效,在...

閱讀詳情 »

謝柏宏/ 銀髮樂齡達人 公園角落,坐著輪椅的長輩們無精打彩被「安放」在樹下,臉部共同特徵是鼻上連著一根管線,一旁外勞們聚在一起聊天滑手機,長輩們的尊嚴全然被棄之於不顧。 厚生基金會近年來積極推動「無管人生」倡議,希望讓台灣的醫院、長照機構甚至家庭,不要將鼻胃管當做病人及失能失智長輩們理所當然的生活必...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熱、熱、熱! 炎熱的夏天就要到了,又要過著每天汗流夾背的生活,一般人如此,挺著大肚子的孕婦在大熱天裡恐怕會更為辛苦。然而,這裡有一些研究發現,夏季實際上很適合孕育下一代,至少,可以穿上可愛涼爽的夏季孕婦裝。 夏天是戶外運動的好時機,低衝擊力及訓練心肺功能的散步和游泳非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