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年輕人手抖個不停 當心為甲狀腺亢進

年輕人手抖個不停 當心為甲狀腺亢進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很多人會出現手抖的狀況,特別是拿筷子、湯匙,以及寫字的時候。手抖雖然容易在情緒變化下產生,也可能是腦組織疾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情緒、甲狀腺亢進、帕金森氏症,以及痴呆等,都會造成手抖的症狀,倘若不早期治療,將難以治癒。

周宗翰說,手抖有分生理性與病理性,生理性常在精神緊張、恐懼、情緒激動、劇痛及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出現,只要消除以上原因其實都可以恢復。然而;病理性手抖,醫學上稱「震顫」,是指永久性手部的隨意顫動,通常與上肢神經疾病與損傷、腦組織疾病如帕金森氏症、腦動脈硬化、小腦病變、肝性腦病變、藥物中毒,以及痴呆等有關。

周宗翰醫師表示,臨床上偶而會看到無眼凸,心悸,但是手就是抖個不停,除了可以使用中藥與針灸並用調理內分泌系統,仍需觀察患者使否因緊張、壓力大、喝了含咖啡因飲料或是酗酒隔天而出現手抖的症狀。尤其年輕人不是因情緒關係而手抖時,應考慮是否有甲狀腺亢進的可能性。

手抖剛開始時常因不嚴重而讓人不以為意,但時間久了,狀況就會日益嚴重而難以治療。因此,周宗翰醫師說,當發現身體有上肢震顫、手抖、動作遲緩等現象時,要檢視是否是因為服用西藥所導致的交互作用引起,包含擬交感神經的興奮劑、抗憂鬱藥、減肥藥,以及感冒藥等,這些也可能是導致手抖的原因之一,早期中醫介入治療,調理臟腑也可以獲得良效,將可使手抖風險降至最低。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39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疫情期間民眾不敢上醫院,疫情降級後隨著解封與疫苗覆蓋率提升,人潮也逐漸回流,因此蓄積相當多健檢的量能,預期三級警戒降級後,民眾對於健康檢查會有爆發性的需求。以新光醫療體系為基礎的板橋新光健檢中心於今日(30日)開幕,主打高檔健檢,並串聯園區內住宿、餐廳、健身房、游泳池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109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有11,737人,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是全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有3,964人。肝癌占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有7,773人,約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15.5%。 脂肪肝是我國僅次於B、C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我國今天新增21例本土個案,連續3天無人死亡案例,原本個案集中在雙北,但嘉義縣單日新增9例,高於台北市7例、新北市4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嘉義爆發一起工廠群聚感染事件,其中最小確診者僅5歲,目前匡列採檢78人。 ▲嘉義工廠群聚關聯圖。(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醫護人員們在疫情期間站在第一線為全民奮鬥,穿著厚重隔離衣戰戰兢兢的執行任務,辛苦程度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民眾宅在家中便是對醫療最大的幫助,從醫療劇中可一窺醫療環境的艱辛,感受醫療工作者的付出。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全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