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從內褲分泌物的「三種白帶」看你得了什麼病!轉給女孩自我健康檢查!

從內褲分泌物的「三種白帶」看你得了什麼病!轉給女孩自我健康檢查!

一、黃色白帶:
  CASE:敏迪的白帶顏色不再清亮,有些泛黃,把內褲都染黃了,用力地搓洗都洗不掉那些黃色的痕跡,愛乾淨的敏迪不禁有些自卑,自己的身子好像不那麼乾淨了,以至於她都提不起興致來和丈夫做“愛”做的事!
  聽白帶“說話”:不好,得了滴蟲性陰道炎!
  如果發現內褲上的分泌物為黃色或黃中帶淺綠色,有泡沫、怪味,且陰道有燒灼感,外陰瘙癢,就是陰道在報警--有滴蟲在“騷擾”它。
  專家點評:滴蟲是一種極微小有鞭毛的原蟲生物,用肉眼無法看到,必須在顯微鏡下觀察。女
  性感染滴蟲後,陰道會產生黃綠色泡沫狀或米糠狀有惡臭的白帶。陰道滴蟲病的傳播途徑有兩種,一種是性生活傳播,另外一種是間接傳播。例如,公共浴池泳池的座椅或者公共廁所的坐便器被帶虫者的分泌物感染,那麼後來者如果直接坐在座椅或者坐便器上就有可能被傳染。
  私人對策:
  做病菌的“絕緣體”:外出遊玩時,請帶上一次性的坐便墊;不要隨隨便便就在賓館的浴缸裡做“泡浴美人”,滴蟲在外界環境中有很強的生存能力,40℃左右的浴池溫度正是滴蟲最適合生長的溫度;消毒不好的游泳池也堅決不要去游泳。想防病很簡單,就是杜絕一切與病菌親密接觸的機會。
  小心夫妻間“乒乓傳送”:敏迪不想和丈夫做“愛”做的事是很正確的。性生活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如果得了滴蟲性陰道炎,別忘了讓他和你同治,否則他會作為帶菌者,繼續感染你,因為男人感染了滴蟲沒有什麼症狀,容易被忽略,而一旦傳染給你,就會產生許多令你難堪的症狀。


  二、白色凝乳狀白帶:
  CASE:珍珍的“難言之隱”是:下身經常奇癢無比,常常在開會中,或在和朋友聊天中突然如坐針氈,只能頻頻藉口上廁所“解決”;而白帶總是像豆腐渣似的在內褲上結成塊。
  聽白帶“說話”:十有八九,得了黴菌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的白帶呈白色凝乳狀,外陰會奇癢難耐。
  專家點評:黴菌又稱白色念珠菌,是一種腐物寄生菌,平時生存於人體的皮膚、黏膜、消化道及其他臟器中,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白色念珠菌就會繁殖,達到一定量時,人體就會發病。
  私人對策:
  清洗外陰注意適度:每天只需用清水清洗足已,因為如果用清潔劑清洗,尤其是陰道內沖洗,會破壞陰道內正常的微生物群落,引起黴菌趁虛而入。
  使用衛生護墊不是明智之舉:有人喜歡用衛生護墊來保持內褲的清潔,可是放上衛生護墊,不利於陰道透氣,而潮濕的環境有利於細菌生長,所以少放衛生護墊跟不穿不透氣的化纖內褲是一個道理。
  夫妻同治:你如果患有黴菌性陰道炎,你的他也可能成為帶菌者,約10%的男性可能因此發生龜頭包皮炎。如果只有你接受治療而他並沒有接受治療,他攜帶的病菌會再次傳播給你,導致你的重複感染。


  三、褐色白帶:
  CASE:朱妮有過兩次人工流產,從那以後,她的白帶一直不正常,白帶中常混有血絲,顏色為褐色的膿鼻涕樣,可她不願去看婦科,她說自己實在不想再躺在那張婦檢床上了。直到單位組織的體檢中,才被查出有宮頸癌前病變!
  聽白帶“說話”:小心,可能有慢性宮頸炎或宮頸癌!
  白帶中為黃色黏稠或膿鼻涕樣, 還常混有血絲,很有可能患有慢性宮頸炎。宮最頸炎終是否惡變,由許多因素綜合決定。有資料顯示,慢性宮頸炎的女性患宮頸癌的機率比正常女性高7倍。
  專家點評:慢性宮頸炎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是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腺囊腫、宮頸黏膜炎等。引起宮頸炎的病原體很多,有病毒(特別是HPV、HSV已經被證實)、細菌、支原體、衣原體、還有滴蟲和真菌。在京城十萬女性宮頸免費篩查活動中,發現竟有超過一半的參檢女性有宮頸炎。而多數宮頸炎正是像朱妮一樣緣於宮頸損傷後病原體的侵入,例如人工流產、分娩或者其他手術的後遺症。
  私人對策:
  好好避孕:朱妮今天的“果”不能不說是她頻繁流產“種下”的。意外懷孕後頻繁的人工流產手術會導致很多後遺症,宮頸炎就是其中的一種。
  享受健康的性愛:臨床研究證明,性生活的開始年齡在18歲以後、相對固定的性伴侶、晚育、少育可以相對減少宮頸炎和宮頸癌的發生。
  定期做TCT宮頸檢查:TCT是液基薄層製片定性分析診斷的一種最新、最先進的宮頸脫落細胞檢查方法。是目前國內外替代傳統宮頸塗片檢測宮頸癌的最準確的檢測技術。這種方法能發現尚未發生形態學改變的早期癌變細胞,比常規巴氏方法更客觀、更準確而且沒有人為誤差,能做到真正的早期診斷,診斷率高達90%以上。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最近天氣寒冷,一名中年男子半夜突然性致高漲,想與太太恩愛,那話兒卻無法維持堅挺,始終「不得其門而入」;他到藥局買了壯陽藥,原本打算服用,卻瞄到藥盒標示,不得與心臟用藥併用,才所幸作罷。 天冷血液循環差 勃起功能障礙更嚴重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主任許富順表示,低溫容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嗶嗶!螢幕顯示智慧骨板晶片傳來訊息「骨頭癒合狀況良好,骨板已可取出。」醫師依據此訊息開刀取出骨板,不僅避免誤診,更能降低再次發生骨折的機率。國研院研發「智慧骨板晶片」,最快3年內可應用於人體。 X光影像判定 3成可能誤診 國家實驗研究院晶片中心副組長蔡瀚輝指出,目前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出生僅478克早產兒女嬰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成大醫院小兒部採用「經皮心導管之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術」,且放置關閉器的過程,配合術中超音波定位,使用極少量之顯影劑保護這名早產兒的腎功能;2日後此超小早產兒即脫離呼吸器,腎功能也逐漸恢復,心臟衰竭也大幅改善。 早產兒常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我的孩子都聽得懂,但就是不說話」家中寶貝出現表達能力明顯較同齡者弱的情形時,老一輩的傳統觀念會覺得「大一點就好了」,但現代家長對這些說法總是感到疑惑,因為許多證據顯示,這可能是語言遲緩的警訊!近幾年歸功早期療育概念的推廣,家長對於孩子的發展情形變得更重視,當察覺到或擔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