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從產後惡露觀察復原狀況|媽媽寶寶

從產後惡露觀察復原狀況|媽媽寶寶

從產後惡露觀察復原狀況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恒如 攝影/陳炳煌 化妝髮型/Amber 演出/媽咪陳宛伶

順利「卸貨」後,護理師除了教導媽咪如何餵乳之外,通常也不忘叮嚀產婦必須多花一點時間調養身體,觀察有無出血等後遺症,才算是平安完成生產過程。不過,有些新手媽咪在產後會發現,陰道不斷流出類似經血的深紅色液體,便懷疑自己是否在生產過程遭受感染而造成產後出血,但醫師又說這是正常現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胎兒自母體分娩之後,產婦在接下來的幾週內,會陸續排出鮮紅色的液體,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這些產後分泌物稱為「惡露」,產後媽咪可以藉由觀察惡露,進而得知自己的產後恢復情形。

 從產後惡露觀察復原狀況|媽媽寶寶

惡露」是什麼?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恒如表示,女性在每一次的經期結束之後,子宮內膜都會逐漸增厚,到了排卵日時,卵子若有受精,以利胚胎當天;懷孕時,子宮內膜則被稱為「蛻膜」,蛻膜是胎盤與子宮之間的媒介,其功能為交換母體與胎兒之間的氧氣、養分、血液等,待生產之後,這些蛻膜就會伴隨血液開始慢慢剝落,成為所謂的「惡露」,而惡露的成分為胎膜組織、紅血球、白血球等上皮細胞。

 

如何從惡露掌握產後復原狀況?

陳恒如醫師表示,生產後的3~4天之內,從陰道流出的惡露會呈現鮮紅色,過幾天之後,會慢慢轉變為棕紅色或粉紅色,大約10天後,惡露就會變成棕黃色或乳黃色,平均來看,惡露將會維持到產後第3週才會結束。有些媽咪過了產後第10天,會偶爾參雜一點鮮紅色的惡露,但如果流量不多的話,其實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不需太擔心。

不過,有些媽咪為了讓子宮儘快恢復收縮,在生產後會飲用生化湯,一般建議產後一週再飲用,但飲用生化湯之後,惡露呈現鮮紅色的時間會持續較多天,此屬正常現象,待一週之後,惡露顏色還是會漸漸變成棕色。

 從產後惡露觀察復原狀況|媽媽寶寶

剖腹產媽咪的惡露量較少

自然產與剖腹產的媽咪,不只是復原時間不同,就連惡露排出的量也會有所差異。陳恒如醫師指出,由於剖腹產媽咪是直接開刀生產,在開刀的過程中,有些醫師會一併清理產婦的子宮腔,將一些子宮腔內的血塊、胎盤、胎膜等清除乾淨,因此有些剖腹產媽咪的惡露只會維持2週左右。

 從產後惡露觀察復原狀況|媽媽寶寶

不良惡露的徵兆

有些新手媽咪可能會把惡露誤以為是月經,認為一週過後,流量就會漸漸減少,但實際上惡露分泌的時間較久,因此會擔心身體健康出現問題;相反的,也有部分媽咪對惡露一知半解,認為惡露量多是正常現象,導致太晚治療產後出血。以下幾種情況,教你分辨哪些是不良惡露的特徵。

 

  1. 護墊更換太頻繁

正常的惡露在產後一天之內,流量會達到最多,建議1小時就可以更換一次護墊,若以此頻率替換,其實惡露量大約只佔護墊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面積;不過,如果在1小時之內,惡露幾乎沾滿整塊護墊,且須更換2~3次以上,或是流量超過500c.c.,媽咪就要主動向醫師反應,因為這有可能是產後大出血的徵兆。

 

  1. 惡露伴隨異味

陳恒如醫師表示,血塊其實是培養細菌的溫床,如果生產之後,血塊及胎膜組織沒有儘速排出體內,反而繼續堆積在子宮內,就會引起細菌感染,使惡露產生惡臭味。

 

  1. 下腹疼痛或發燒

有些產後媽咪會因為子宮內膜發炎而引起發燒現象,也就是俗稱的「產褥熱」。陳恒如醫師指出,孕婦在生產的時候,若破水太久,很容易造成子宮感染,一旦子宮遭受感染,除了會使惡露變成深紅色及產生惡臭之外,產婦還會出現發燒或下腹疼痛等現象,若沒有充分休息,造成抵抗力變差,嚴重者可能會需要採取手術引流,並繼續住院觀察治療。

 

從產後惡露觀察復原狀況|媽媽寶寶 

※原文刊載於2013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從產後惡露觀察復原狀況|媽媽寶寶

相關推薦

單一性伴侶,也會有感染HPV的風險!台灣一位36歲的王小姐,愛情長跑16年終於和深愛的另一半共結連理,2014年12月突然覺得左下腹部出現悶痛感,經醫師建議接受抹片檢查,結果發現自己竟感染了HPV病毒,子宮頸已經出現癌前病變。醫師提醒,不是只有性生活複雜者才會感染HPV,從臨床觀察,有不少罹患子宮頸...

閱讀詳情 »

揮桿擊遠的第一步 找回原本存在揮桿動作中的力量!許多球友在揮桿動作上都使勁全力想要將球打遠,但用力卻不如預期的提升距離,此時應該要檢視「揮桿力量是否有耗損」,先前文章提及的「身體動力傳遞鏈」(動力鏈),是指「下肢開始-->身體軀幹轉動-->雙手揮動」這樣的「順序」。這傳遞的環節中又以「身體軀幹轉動...

閱讀詳情 »

說到「黑頭粉刺」應該都是每個人臉上的一大天敵,但你絕對無法想像這種大批黑頭粉刺在長臉上的感覺,不但頑固又大量,那只能尋求醫生協助了!Sandra Lee醫師將自己為病人擠黑頭的影片上傳到了Youtube上,希望能夠引起大家對臉部清潔的重視。   ( 圖為這位醫生擠病人黑頭的畫面,上百顆的密...

閱讀詳情 »

台灣一位38歲的王小姐,是一名上班族,身材適中,沒有便秘及腸胃不適等症狀。但從小不喝水,可樂與珍珠奶茶不離手,出社會後三餐皆外食,晚餐經常以漢堡、可樂與薯條裹腹。她在一次的無痛大腸鏡檢查,竟發現腸道右側有6顆高癌化風險的腺瘤型瘜肉,幸好當初沒有選擇只做大部分民眾選擇的乙狀結腸鏡,否則會錯失早期切除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