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恐慌症患者倍增 完美主義者最容易罹患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事事要求完美卻放不開,小心恐慌症容易找上門!近幾年工作壓力大,罹患恐慌症的人數明顯增加,平均每10位前來精神科求診的患者,就有1人有恐慌症。精神科醫師提醒,完美主義者、急性子、性格堅毅固執又矜持的人,最容易發生恐慌。

恐慌症發作,就像無預警的身心大地震!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施佳佐表示,恐慌症發作通常沒任何預兆,會在短時間內(5-30分鐘內)出現急遽頭痛、頭暈、心跳加速、手腳發麻、冒冷汗、吸不到空氣等明顯的身體症狀,不舒服的感覺彷彿快要昏倒或快要死掉,嚴重的還會出現自我解離失真感或身體感覺異常情形。

大多數的恐慌症患者在發生上述症狀時,多半都會誤以為是身體出了問題,直到檢查結果顯示身體沒有任何異常時,才在醫師的提醒下,知道自己可能是罹患了恐慌症,進而跑來精神科尋求協助。

施佳佐說,從門診經驗來看,這兩三年因恐慌症而前來求診的患者,約增加了1-2倍左右,平均每10位精神科患者就有1人有恐慌症,且女性約是男性的兩倍。而神經敏感、凡事追求完美、性格堅毅固執、好勝心強、急性子、容易預期性焦慮、處於高壓生活或近期發生重大變故的民眾最容易發生恐慌。

其實,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恐慌症是潛意識壓抑失敗的結果,和心理的防衛機制有關;而若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部分恐慌症患者則是因大腦中某些生物機能失衡、神經傳導物質缺損、自律神經失調所致。

因此,治療上,大多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施佳佐進一步說明,藥物治療主要仍以抗焦慮和症狀緩解為主,患者服藥後普遍效果都很不錯。不過,有時仍得搭配認知行為治療,畢竟不少患者都會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心理障礙,因此,透過重建患者發作時害怕的症狀,並藉由治療過程調整患者在面對這些症狀時的反應,便能達到降低患者的恐懼感、進而改善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

施佳佐強調,恐慌症雖不是什麼大病,但若不積極治療,部分患者容易因此引發憂鬱症,提醒民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避免進一步的併發症狀,不但發作時的減輕痛苦,也可減少奔波各大醫院的辛勞。因此,若有類似症狀,應積極尋求專科醫師診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789

相關推薦

本季流感死亡首例!疾病管制署公布我國本流感季(2020年10月以來)首例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病例;近期國內流感疫情雖在低點,提醒民眾仍應做好個人手部及呼吸道衛生,並留意自身及親友健康情形;尚未接種流感疫苗的民眾也應儘快接種,以降低流感病毒對健康的威脅。80歲慢性病長輩未打疫苗 流感重症致死疾管署表示,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熱燙癢紅! 滿臉紅斑丘疹原來是玫瑰斑站上舞台脫下口罩,大方露面,不再像以往一樣因臉部皮膚狀況不佳而為難或自信低落,陳小姐及劉小姐都是玫瑰斑患者。「我那時候就是鐵齒,想說自己去擦成藥就會好了。」陳小姐回憶,當初臉部皮膚狀況差卻遲遲不尋求醫療協助,最嚴重時甚至整張臉紅紅腫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日前有一支影片瘋傳,一位壯碩的外國男子(Ryan Crowley)正在挑戰220公斤臥推,另一位男子在上方輔助,避免失敗時支撐不住落下,看似信心滿滿、做好萬全準備往上推,沒想到下一秒胸部接近腋下處突然凹陷,男子慘叫滾下椅子。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暨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杏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開放式辦公有助員工身心減壓 多款座位隨你心情自由選一份發表在《職業及環境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開放式辦公空間有助於提升員工活動量及減少身心壓力。日前台灣安進搬新家進駐頂級商辦「南山廣場」,傾力為員工打造創新開放的職場氛圍,以開放式的辦公空間,落實「創新」、「活力」、「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