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手痠、腳腫、腸胃不適…中醫師傳授:必學8大居家按摩法!

手痠 腳腫 腸胃不適…中醫師傳授:必學8大居家按摩法!

圖片來源

操勞的媽咪常遇到肩頸痠痛、小腿水腫等症狀,請按摩師按摩要花錢,自己隨意敲敲打打似乎也無法排解痠痛,你是否有同樣的困擾呢?其實只要按對穴位,不論是媽咪或是孩子,在遇到輕微的不適症狀時,都能先做簡單的居家按摩來舒緩,中醫師將為大家一一解惑! 
 
症狀1:肩頸痠痛按摩位置:脖子兩側 
可沿著脖子從上往下一路按摩,這條經絡上有許多不同的穴位,像是後腦兩側靠近髮際凹陷處的「風池穴」,以及位在脖子兩側與肩峰中點的「肩井穴」,一般刮痧也是在這些部位,可減緩頸部與頭部的壓力。
 

手痠 腳腫 腸胃不適…中醫師傳授:必學8大居家按摩法!
 
輕緩的按摩頸部兩側,讓自我舒緩放鬆。
 

手痠 腳腫 腸胃不適…中醫師傳授:必學8大居家按摩法!
 
想要力道大些,也可用指關節來進行按摩。 
 
症狀2:手腕痠痛按摩位置:手三里穴 
常提重物或長期使用滑鼠導致手腕痠痛,可按這個穴位,通常按下去會有痠麻感,力道依個人能忍受的大小而異。 
 
手痠 腳腫 腸胃不適…中醫師傳授:必學8大居家按摩法!
 
症狀3:下肢水腫按摩位置:三陰交穴 
按摩位於小腿內側的三陰交穴,可消小腿腫或下肢水腫,另外婦科的相關症狀如分泌物多或經痛,也可按這個穴位。 
 
手痠 腳腫 腸胃不適…中醫師傳授:必學8大居家按摩法!
 
症狀4:腸胃道不適按摩位置:足三里穴 
膝蓋外緣下方,往下約四指處即為足三里穴,可調節腸胃系統,假如有手腳冰冷症狀的人,也可按摩此穴道。 
 
手痠 腳腫 腸胃不適…中醫師傳授:必學8大居家按摩法!
 
症狀5:失眠、焦慮按摩位置:內關穴 
內關穴位於手腕兩條筋的中間,從腕橫紋往手肘方向約三指處。按此穴道可調節自律神經,在睡前按也可幫助入眠,此外噁心嘔吐、腹脹、便祕者按壓也可舒緩不適。 
 
手痠 腳腫 腸胃不適…中醫師傳授:必學8大居家按摩法!
 
症狀6:鼻塞、過敏按摩位置:迎香穴 
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按摩迎香穴可緩解鼻塞,能通鼻竅、清熱。小朋友鼻塞不適時,也可以讓孩子自行輕按迎香穴。
 
手痠 腳腫 腸胃不適…中醫師傳授:必學8大居家按摩法!
 
症狀7:流鼻涕、頭痛按摩位置:合谷穴 
合谷穴位於手掌大拇指與食指會合處,按壓合谷穴的功效非常多,包括增強免疫力、改善頭痛和治鼻塞、流鼻水等症狀。 
 
手痠 腳腫 腸胃不適…中醫師傳授:必學8大居家按摩法!
 
症狀8:頭痛、腦壓過高按摩位置:頭皮
常用腦過度導致頭皮緊繃者,可借由梳髮幫頭皮做按摩,讓頭皮的壓力舒緩;如因為頭髮造型不方便梳髮,也可以用雙手指腹輕敲頭皮,或在髮際的周圍按摩。 
 
以精油輔助穴道按摩 
按摩穴位可緩解身體不適,長庚醫院中醫養生中心主任喬聖琳表示,如在皮膚上加上具有療效的精油或油膏,一般人在家裡也能緩解輕微的症狀。
 
例如市面上常見的薰衣草精油,具有鎮靜、放鬆的作用,但喬醫師也叮嚀,薰衣草的用量太大反而會產生亢奮的情況,所以應避免過度使用。小荳蔻等較辛辣的植物,則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痠痛。此外,尤加利有殺菌、抑菌的功效,如用茶樹精油加上尤加利精油與水,就能直接擦地,對於有小寶寶的家庭來說天然又安全。 
 
喬醫師說明,因歐美的醫療費用相較台灣顯得昂貴,部分家庭會選擇使用居家芳香療法來排解較輕緩的不適,因此市面上常見的有機精油品牌大多來自歐美。但醫師提醒,若不適的症狀無法緩解,仍須至醫院請專業醫師看診進行治療。 
 
選擇精油重點兩大撇步? 
喬醫師建議,消費者最好選擇天然的精油,並可挑選經美國農業部USDA有機認證的商品,代表精油成分95%以上為有機植物萃取。精油大部分需稀釋再使用,所以替孩子買精油更要選擇低劑量、低濃度。 
 
此外,一定要在有信用的商家購買,喬醫師指出在化學原料店或夜市,常可見低價的芳香精油產品,以化工合成的產品可大量製造,品質不佳且無保障,因此通常價低,消費者更需謹慎選購。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語道破早睡早起的優點。然而,現代人生活繁忙,到了晚上,常常為了加班或是看電視打電玩而延遲上床時間,隔天早上自然無法精神飽滿地早早起床。科學家們建議,早晨若是能夠與雲雀一同早床,將可以期待會有個更快樂、更有成效的一天。如果是早起的女性,將不太可...

閱讀詳情 »

帶著孩子一同閱讀,不需要技巧,只需要家長全心投入,輕鬆的閱讀,都是提升親子關係與促進孩子大腦發展的好方法。 不若0至3歲的寶寶圖書可多著重在生活自理與認知學習,3歲後再選擇字彙量與情境描述較多的繪本,提供孩子更多關於因果關係與邏輯思考的機會,促進他們統整分析的能力,同時強化表達與溝通的能力。根據研...

閱讀詳情 »

近年來人口逐漸老化,養生保健成為全民運動,中醫師指出,想要活得健康長壽,養生應以脾胃為先,「內傷脾胃,百病由生」,避免暴飲暴食,少吃生冷、烤炸、煙燻及辛辣刺激等食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醫師李敏指出, 「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至於如何做到脾胃養生?除了飲食應適度適時,避免暴飲暴食或飢飽...

閱讀詳情 »

提到國人死因,民眾普遍最先想到癌症,但其實在106年衛福部死因統計結果分析報告顯示,心臟疾病高居第2、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分別居第4、5;高血壓名列第8,人數加總共48,316人,多過於癌症48,037人,凸顯三高所引起的病變殺傷力不亞於惡性腫瘤,有「隱形殺手」的封號,但卻常被國人大意輕忽。 要避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