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推算女性安全期可以有效避孕?那是因為你不懂女人!(女人該告訴你的男人!)

最近從反饋的消息獲知,推算女性安全期可以有效避孕,君為了核實這條信息,週末惡補了海量生理課信息,在深入的研究後,得出了結論:這個方法不靠譜。你要是還在懷疑,趕緊往下看下。

推算女性安全期可以有效避孕?那是因為你不懂女人!(女人該告訴你的男人!)

補充一句:我們這個世界已經太多不懂女人心的男人了,作為一個大丈夫,可千萬不能不懂女人的身體。

謠言:新生命的誕生開始於精子與卵子的結合,在安全期中進行性行為不會使精子與卵子相遇,以此可以達到避孕的效果。

真相:計算安全期看似沒有副作用,但安全期受到生理週期波動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在理想狀態下安全期避孕法可靠性遠不及避孕套和口服短效避孕藥。如果使用了比較簡略的計算方法,或是自身生理週期不規律,避孕失敗率就會大大增加,臨床追蹤年失敗率可達到25%以上。用計算安全期來避孕效果實在不靠譜,一點也稱不上「安全」。

 

     論證

安全期避孕

安全期避孕,也叫自然避孕法,是指不用任何藥物或實行任何醫療手段,只是根據女性月經週期中出現的症狀和體徵,間接判斷排卵過程,識別排卵前後的易受孕期,實行週期性禁慾,達到避孕目的。世界範圍內約有2.9%的育齡期女性使用這種避孕方法。

一般女性每個月經週期只排出一個卵子,排出後可存活1-2天,而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內通常可存活2-3天(也有最長5-7天的報導)。有文獻報導,單次性交後獲得妊娠的時間為排卵前6天到排卵後3天,其中多數發生於排卵前3天之內。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確定排卵日,排卵多發生在下次月經來潮前14日左右。而安全期是一個只存在於月經規律(月經規律指週期21-35天)的女性身上的概念,月經不規律者不排卵或稀發排卵(這也是不孕的常見病因),也就不存在安全期的概念了。

月經規律的女性基本可以認為有規律排卵。但有規律排卵的女性,排卵時間也受個人情緒、壓力、健康狀態、外界環境等因素影響。女同胞們對此應該是深有體會的,考試前緊張情緒、巨大工作壓力、異地居住環境變化都會引起大姨媽的改變。

推算女性安全期可以有效避孕?那是因為你不懂女人!(女人該告訴你的男人!)

計算安全期的方法

常見的安全期計算方法有基礎體溫法、日期計算法、宮頸粘液觀察法、排卵試紙等方法。

基礎體溫測定方法為早晨醒來不起床不活動不說話,測體溫並繪製成曲線。缺點有:1、可操作性差,堅持一個月每天都得起床後躺著不動先測體溫得需要很大毅力,尤其是用作避孕而不是打算要baby的時候;2、易受各種因素影響,夜班、性交、感冒發燒等等都會影響測量結果。

日期計算法也不準確,如上所述,大姨媽受各種因素影響本來就未必能準確預測到確切下一次哪一天到來,在此不準確基礎上的計算出的結果的可靠性也得打折扣。

宮頸粘液觀察法也不是很給力,理論上卵泡生長、排卵導致的激素水平變化會引起宮頸粘液相應變化,但臨床上經B超證實的排卵,追問病人有無宮頸粘液的變化時,未必都會觀察到蛋清樣可拉絲的白帶。

排卵試紙是檢測尿中LH(編者按:LH是黃體生成素的縮寫,可通過尿液中的LH水平來檢測排卵)的變化來判斷有無排卵,排卵前LH會上升至峰值,排卵後下降,一般需多次測量才有可能測到峰值,有時測到的結果沒法確定是在上升還是下降過程中的。另外,有些排卵異常病人(多囊卵巢綜合徵、卵巢早衰)的LH可能本來就比較高,所以不論在月經週期什麼時間測量都會得到偏高的結果。

安全期避孕不僅實施起來會遇到很多麻煩,最終的效果也並不理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在理想狀態下,安全期避孕的珀爾指數年失敗率約為5%,可靠性不及避孕套(2%)和口服短效避孕藥(0.3%)[3]。而實際上控制失敗率在5%這樣的理想狀態也是很難達到的,如果使用了比較簡略的計算方法,或是自身生理週期不規律,失敗率就會大大增加,臨床追蹤年失敗率可達到25%以上。25%的失敗率意味著100位成年婦女採用此方法避孕,1年時間內,會有25名婦女懷孕。

推算女性安全期可以有效避孕?那是因為你不懂女人!(女人該告訴你的男人!) 

小編有話說

請跟你的男/女朋友說:這麼愉快的事搞這麼複雜!用個避孕套怎麼了!用個避孕套怎麼了!用個避孕套怎麼了!用個避孕套怎麼了!用個避孕套怎麼了!用個避孕套怎麼了!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睡前滑手機,很容易干擾睡眠。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長庚醫院睡眠中心吳家碩臨床心理師分析,褪黑激素會讓人產生睡意,睡覺前滑手機,手機中的藍光會干擾褪黑激素分泌,導致褪黑激素分泌延後,上床後自然就不會想睡覺,睡眠時間越拖越晚,早上起床自然精神不濟。 睡覺前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今年64歲的何先生,曾經是菸齡30年以上的老菸槍,大約6年前開始嚴重咳嗽、咳痰及走路會喘,雖然成功戒菸,但這些症狀卻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嚴重。就醫後醫師認為是罹患支氣管擴張症,僅用藥物控制病情,經過2年治療卻不見改善,讓何先生也開始有些氣餒,直到偶然某次看到林慶雄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台灣糖尿病人數世界之最,平均每11人就有1人罹病,每小時有1人死亡,想要遠離糖尿病,到底如何預防呢?醫師建議,少吃糖、多蔬菜、每天至少健走一萬步,尤其糖尿病患更要遵守,可降低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每小時有1人死於糖尿病 新光醫院內分泌糖尿病科主任黃中研指出,台灣糖尿病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20歲以下罹患第2型糖尿病人數較10年前增加11%,20至40歲則增加32%;由於這群人仍處於需要工作年齡,而且往往無法自備三餐,因此會淪為外食族。所以,糖友應該如何健康吃外食,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呢?營養師建議,糖友不只要做好「醣」管理,也應該要遵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