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換心人變器捐志工  張清江重獲新生

換心人變器捐志工 張清江重獲新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55歲的「換心人」張清江,年輕時工作忙碌、放肆玩樂,不但沒時間照顧家人,身體也陸續出現心律不整、中風等疾病纏身,4年前,因為末期心臟衰竭接受心臟移植;如今,重獲新生的他,一改玩樂惡習,也回家盡孝道,並開始加入醫療服務志工行列,更在每年的台北慈濟醫院「簽署器官捐贈周」活動,擔任器捐志工,自己也已簽署器捐卡。

「我曾20年都沒有回家照顧母親。」張清江說,年輕時開始做木工,薪水相當豐厚,只在乎自己玩樂,棄家人於不顧,最後不僅與妻子離異,還留下一子給母親照顧,20多年來都未曾回家探望過一次,直到自己生病了,接受心臟移植重獲新生,在醫院志工的照顧下,才體悟之前的種種錯誤,也回家照顧高齡90歲的母親,同時開始加入醫院志工,希望幫助更多人。

台北慈濟醫院器官移植協調護理師余翠翠表示,張清江接受心臟移植後,經過1年半的休養及復健,2012年開始加入醫療服務志工行列,在醫院幫忙送病歷、在服務台負責引導就醫民眾,也利用木工專長協助修繕工作,同時以自身經歷在加護病房、心臟外科病房給家屬打氣,更在每年的「簽署器官捐贈暨安寧療護宣導周」,擔任器官捐贈宣導志工,解答民眾的疑惑。

其實,像張先生成功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並不多。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目前全台有超過8500人等待接受器官移植,其中以腎臟、肝臟、心臟為大宗,但去年器官總捐贈人數共202人,今年至今也僅118人。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張耀仁呼籲民眾,改變「死要全屍」的觀念,把悲痛化為大愛,響應簽署器捐卡,將器官捐給需要的人。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65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過去治療大腸直腸癌多以傳統腹腔鏡手術為主,但往往得仰賴助手相配合,很容易使手術為達到目標,如今在機器手臂手術得加入後,也提供更多患者新的選擇。臺中榮總大腸直腸科蔣鋒帆主任指出,機器人手術系統能配置四支可靠且精巧的機械手臂,相較於腹腔鏡系統的加長型夾子與剪刀的組合,機器手...

閱讀詳情 »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吃一頓飯,你平均花多久的時間呢?儂編有這樣的經驗,中午吃了個排骨便當後覺得好像還不夠飽,又到手搖店買了杯珍珠奶茶──不,其實早就飽了,只是自己吃太快了。所以珍奶喝到一半又覺得好膩好後悔。開始學著「慢慢吃」吧,研究顯示,習慣吃得匆忙的人會有較高的 BM...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85歲的郭姓老翁(化名),平常熱愛打高爾夫球,三天兩頭就會找朋友一起去,但最近發現只要一用力揮桿,膝蓋就會疼痛不適,讓愛打球的他不得不降低打球頻率,乖乖待在家休息。最近情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越發疼痛,甚至行走都出現困難,只好到醫院骨科檢查,發現是左膝蓋內側軟骨長期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