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黃疸指數超過15應照光

【台灣新生報記者張淑珠報導】

新生兒黃疸指數超過15應照光
台灣近九成嬰兒都會有新生兒黃疸,所以幾乎每一個為人父母都可能接觸到新生兒黃疸,但什麼時候應照光?什麼時候應換血?黃疸到底會不會造成嬰兒腦部的傷害?黃疸時可不可以餵母乳?卻常常是父母心中的疑惑和夢魘。最近有多例特殊的新生兒黃疸,甚至有些個案的家長是醫護人員,值得家長警惕。

例一,一個6天大的女嬰,黃疸指數高達16mg/dl,經初步照光治療後出院,但4天後回診,黃疸卻高達42mg/dl,雖經換血但嬰兒仍有嗜睡、抽痙等現象,已有核黃疸之徵兆會留下後遺症。

例二,9天大的女嬰,看起來還算健康但全身通黃,經檢驗黃疸指數高達26mg/dl,有可能需要換血,媽媽急哭了!一直問怎麼會這樣?會不會有危險?

例三,嬰兒黃疸才幾天至醫院就診,結果檢查出來是膽道狹窄,但年齡已2個月,超過黃金治療期,即使開刀成功率也大為降低,如果早在2個月以前開刀則成功率高達60%,若併發膽汁性肝硬化,只有等待換肝,甚為可惜。

例四,2個星期大的嬰兒黃疸,經檢查後是尿道感染,並且有先天的尿道逆流合併有腎盂腫大之現象,治療上更是複雜。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很常見的生理現象,大部份造成黃疸的原因多是良性、生理性、暫時性的,約數天後就會自然消褪。這種新生兒的黃疸稱為「生理性黃疸」,並不需要治療,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紅血球數量多,壽命較短,加上剛出生前幾天肝臟的功能無法迅速處理大量的膽紅素,所以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會出現黃疸,4~5天達到高峰,然後在10~14天才褪去。

但是仍有部份的黃疸暗藏著一些可怕的疾病,如果沒有早日發現、及時治療,有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終身遺憾;在這些疾病中最常見的有尿道感染、敗血症、先天性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甲狀腺功能低下和先天溶血性疾病代謝異常。

林鴻志主任指出,一般黃疸指數超過15mg/dl就應考慮照光(見圖)。但這個規則會因人(體重)、因時(出生後幾天)而改變,通常黃疸指數超過20mg/dl以上,可能會引起核黃疸影響腦部,所以要考慮換血,至於有黃疸是否不應餵母乳,林鴻志醫師強調母乳對嬰兒是無可替代的營養品,除非是黃疸太高或太久,為了診斷上需要,醫師會依情況建議暫停餵母乳,以便了解病因,並不需長期停止餵食母乳。
 
本文出處: 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2&CID=283120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電子煙包含尼古丁、一級致癌物甲醛、高濃度丙二醇、乙醛等有害物質,會對人體肺部、呼吸道和肝臟造成損害。電子煙造型多變、功能酷炫,商人更以維他命棒之名宣稱不含尼古丁,促使青少年提前接觸菸品,為了讓電子煙遠離校園,臺北市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結合靜修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2歲女性,健檢時接受腎臟超音波檢查,被發現左腎長出腫瘤,且有1.5公分生長於腎臟外、3.5公分生長在腎臟中,外型特殊,宛如香菇長在腎臟上,且確診為血管脂肪瘤。醫師考量恐影響腎臟運作功能,加上患者時常腹痛,經討論後,決定採以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腎部分切除手術,降低切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陽明大學與臺北榮民總醫院日前共同舉辦聯合成果發表媒合會,從醫材研發、新藥平台、人工智慧到雲端應用,涵蓋最新的醫療科技,包含「穿顱超音波刺激」、「光電影像AI辨識系統輔助硬脊膜外腔麻醉術」、「新式抗腫瘤幹細胞癌症復發多胜肽抑制劑」等技術,可望替台灣醫療產業創造新產值。失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公費流感疫苗於10月15日起開始施打,民眾反應踴躍,惟有學齡前幼童接種率較低。疾管署提醒,因學齡前幼童抵抗力較弱,為流感重症的高危險群,且流感疫苗接種後平均需要2週的時間,身體才會產生足夠的抗體及保護力,家長應在流行高峰前,攜帶家中幼童完成流感疫苗接種,獲得足夠保護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