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春季警惕3大“春天病”

 

 過敏性鼻炎別當成感冒

春季是過敏性鼻炎的高發季節。重慶華愛耳鼻喉宋永良指出,預防春季過敏性鼻炎,首先要避開過敏原。南方地區最主要的過敏原是蟎蟲和黴菌,兩者對溫度和濕度都很敏感,尤其偏好春季潮濕天氣。因此,居室內應保持乾淨和乾燥,做好通風。臥室不要放置書籍和毛公仔,被褥要經常清洗、晾曬。

早晨起床後,不要急著把被子疊成“豆腐塊”。最好將被子抖抖,翻過來,內面朝上,平鋪在床上,或者把被子翻過來對折,保證至少有一半的內面與空氣接觸。

其次要從小開始預防。有研究發現,越是工業化發達的國家,小朋友得過敏性皮炎的機率就越高。這和吃的東西太精細、生活環境太乾淨有關。孩子的生活環境不宜太乾淨,太乾淨反而容易出現過敏,到野外玩泥沙,吃粗糧,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治療方面,要注意別用感冒藥來治療過敏。對抗過敏性鼻炎,最好吃抗過敏藥。

對於鼻塞嚴重者,選用噴鼻藥物要注意兩個原則:一是藥效立竿見影的藥物,不能長期使用。因為這類藥物往往含有麻黃素等強烈血管收縮劑,長期使用容易造成藥物性鼻炎。二是不要使用消毒產品來對付鼻炎,一定要認准“準”字號藥物。邱前輝說,國內不少地方均有報告使用消毒產品治療鼻炎導致藥物性鼻炎和口腔潰瘍、口腔真菌感染和胃潰瘍的病例。

兒童咳不停勿用抗生素

春季警惕3大“春天病”

在乍暖還寒的天氣下,小朋友抵抗力較差,很容易中招,出現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疾病。

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為“感冒”(也稱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呼吸道感染大多是病毒性的,約佔60%—70%,細菌感染一般是病毒感染基礎上合併的。一般來說,年齡愈小,有基礎疾病的兒童,愈容易患呼吸道感染,而且合併症愈多,病情愈重,所以這些兒童特別要及時就診。對於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包括講究個人衛生,居室做好通風,少去擁擠人多的公共場所。

春天孩子容易出現咳嗽或哮喘發作。宋教授強調,導致孩子咳嗽的原因很多,家長不要隨意選用止咳藥,尤其是不要自行用抗生素給孩子服用,應到醫院鑑別病因後再用藥。

“春季常見的皮膚病都跟過敏相關,主要包括濕疹、蕁麻疹和蟲咬皮炎。”宋教授說,春季潮濕,會加重皮膚病症狀,此外,一些時令蔬菜如筍、韭菜,也有誘發皮膚病的可能。

他強調,過敏體質的人要注意皮膚護理。蟲咬性皮炎在小朋友身上易發,因為小朋友的皮膚比較嫩。感覺皮膚不適,在飲食上要忌口,盡量不要吃海鮮、牛羊肉、榴蓮、荔枝、龍眼,不要喝酒和吃辣的。

在溫暖潮濕季節來臨之際,開空調抽濕有避免蟎蟲滋生的效果。濕疹容易復發,患者飲食要清淡,衣著要透氣。蟲咬性皮炎要注意保持乾燥,貼身的衣服用乾的熨斗燙一下再穿,熨的時候不要噴水。被子要經常曝曬更換,要保持乾燥。

泡腳喝薑湯巧禦寒暖胃

   春季多發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腹瀉及慢性胃炎。

“有些人以為氣溫不高,隔餐食物不放冰箱保存也行。其實,春季天氣潮濕,食物味道沒變質,但是已有細菌感染,發生霉變。”宋教授說,這是造成腹瀉的一大原因。此外,腸胃對天氣變化反應靈敏,容易患胃腸型病毒感冒。

春天應注意不要吃隔夜、隔餐飯,注意禦寒。胃腸功能不好者即中醫所說的“寒胃”,受寒易有不良反應,輕者會反胃、肚子疼,重則會嘔吐、腹瀉。久病、或是得過胃腸病的人可吃溫熱食物暖胃,喝溫補的東西,可以喝薑湯和泡腳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國內正式解除社交限制,民眾生活解封,紛紛開始展開各項活動,但對於乾癬性關節炎患者而言,仍因關節腫脹變形而行動受封、生活受限。調查顯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中有半數停止社交生活、減少與人接觸,甚至影響工作。 張先生是1位55歲上班族,在20歲時罹患乾癬,到35歲時,發現關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香包是端午節的應景物品,傳統香包內含艾草、薄荷、紫蘇、雄黃和檀香粉等各種中藥材,具有防蚊驅蟲、芳香辟穢等功效,但現在的香包裡面卻變成浸泡過的人造香精乾燥花,醫師提醒,如果長期接觸或聞到劣質的香精產品,恐危害人體健康。 汐止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尹丹桂指出,農曆5月5...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異位性皮膚炎是1種過敏反應的症狀,常被誤認是「食物過敏」或「免疫力低下」導致,但其實多源於季節變化、壓力或是對空氣中的過敏原,如塵蟎、動物毛髮等產生過敏反應而誘發,僅少數因為食物過敏引起、身體太弱或免疫力差所導致。 許多人過敏常反覆發作,治療不得其法,現代醫學發現,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肺癌是死亡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但不同的肺癌細胞型態,治療方法與藥物大不同,手術根治更是早期肺癌才有機會!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長庚體系)胸腔內科鍾福財主任對此表示,正確診斷與分期肺癌,是正確治療肺癌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依據,快來看看醫師的分析。不吸菸女性罹肺腺癌 正確診斷治療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