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智慧型眼鏡 助視障者辨別障礙物 | 健康達人網

智慧型眼鏡 助視障者辨別障礙物 健康達人網

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研發一款智慧型眼鏡(Smart glasses),能幫助視力嚴重受損者辨別身旁的障礙物與人臉,減少行徑時發生碰撞的機會,並提升與人溝通交流時的互動性。

這款智慧型眼鏡的鏡框備有紅外線攝影鏡頭,內置微型電腦,可把鏡頭前的障礙物化為簡單線條投射在鏡片上,讓視障人士分辨出眼前的東西究竟是桌子、椅子、還是其他物體,如果鏡頭前的是人臉,軟體會集中處理臉部表情及輪廓,讓視障者能瞭解對方反應。

研究人員表示這款智慧型眼鏡並非設計來幫助完全失明的人,而是提供視力不佳者瞭解外在狀況,它能在低亮度的地方使用,因此會有夜盲症患者也能使用。目前有 30 位視力不佳的志願者接受測試,測試情況良好,有些受試者原本需要導盲犬來領路,戴上智慧型眼鏡後可以看到四周情景,也知道為什麼導盲犬會突然停下來;另一位受試者表示這款眼鏡能改善視力情況。

目前這款眼鏡還在研發階段,推出測試機仍顯得相當笨重,研究人員預期未來會縮小成正常眼鏡的大小,並希望最終的產品還能增加聲音回饋、面部和文字辨識功能,售價則相當於一支智慧型手機,讓一般視障人士能負擔,該眼鏡最快明年上市。

這款智慧型眼鏡的推出也提醒我們,在追求科技進步的同時,也應考慮到相對應的社會責任,智慧眼鏡、智慧手環、智慧手錶等穿戴式裝置都標榜健康提升的好助手,但這些產品是否也能應用在弱勢者身上,讓他們的生活更具便利性與安全性。

(首圖來源:Oxford University)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國外1項研究發現,如果老年人多多參與社交活動,例如走出戶外、走路、聊天、購物,就能維持認知能力,情緒也較為正面,專家建議整天宅在家裡、久坐不起的爺爺奶奶,應該多至外面走走,到社區公園與人聊天,或是至市場買菜。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表示,許多研究證實「多運動有益身心健康」,如有持續規...

閱讀詳情 »

  【記者周蘭君報導】台灣內政部最新公佈數據顯示,2018年台灣只有約18.2萬個新生兒,出生人數創下8年來最低,根據台大兒童醫院資料顯示,2018年住院的新生兒共有405位,其中近三成是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相當於,平均每3天就有1位體重1500公克以下之極低體重的早產兒住...

閱讀詳情 »

中視週六晚間8點全新大型綜藝《我愛冰冰Show》開播後收視告捷,今(4/8)主持群進棚,錄影前的記者會,主持人白冰冰驚爆日前顏面神經失調,簡直是「驚心動魄24天」。她提及這陣子身體微恙,因免疫力下降導致病毒感染而引發顏面神經失調,因為演藝事業就是靠臉吃飯,她積極中西合併治療,才能三週復工。主持搭檔賀...

閱讀詳情 »

一、胸口的紅色火山 她終於,能活得像個二十歲的女孩妳來看診的那天,其實我心裡是吃驚的。妳才二十歲,應該正是要開始享受美好青春,準備邁向光明未來的年紀。被慢慢流出的紅色熔岩所掩蓋的不只是生命,更是妳對未來的美好期盼。   老爸的緊急電話 某天,老爸突然從老家打電話來,口氣聽起來很緊張,劈頭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