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月經期間發生性行為會懷孕嗎? 專家這樣說.....就別鐵齒了!

月經期間發生性行為會懷孕嗎?

月經期間發生性行為會懷孕嗎 專家這樣說.....就別鐵齒了!

                                      via zdravencatalog.com

 

  一般情況下,月經期間同房懷孕機率會較小,但是也有可能會懷孕,確實有經期同房而懷孕的先例。

  首先要弄清楚女性月經期是怎麼回事。女性每個月都要來一次月經,這是因為女性每個月要排一次卵,精子和卵子結合就會發育成胚胎,經過十個月的孕育就會生出寶寶來。

  如果精子和卵子不能結合在一起的話,卵子在子宮裡就不能長期存活(三天左右),就會隨著子宮內膜的脫落而排出體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月經了。

  女性的排卵期一般在兩次月經週期之間,大致可以這樣推斷,從本月月經來的第一天向後推14-15天,基本上就是她的排卵期。在排卵期前後十天內發生性交,就有可能造成懷孕。而在其他天裡做愛,懷孕的可能性就極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安全期。

  大部分婦女在月經開始後的第14天左右排卵,但如果排卵期提前,再加上精子生命力旺盛,則很可能造成懷孕。男性一次射精的平均數量約為3億個精子,這些精子可以在女性體內生存7天左右,如果再加上女性提前排卵,就十分有可能懷孕。所以,即便是經期,也要採取必要的避孕措施。

  關於女性月經期間能不能同房這個問題,有關人士專門諮詢了婦科專家,專家的方法是:一般情況月經期間發生性行為懷孕機率會較小,但是也有可能會懷孕,還有月經期間的時候女性身體抵抗力較弱,房事會引發炎症,不提倡月經期間房事。

月經期間發生性行為會懷孕嗎 專家這樣說.....就別鐵齒了!

 

月經期間會懷孕嗎?——安全期避孕不太準確

  月經和排卵都受腦下垂體和卵巢的內分泌激素的影響,而呈現週期性變化,兩者的周期長短是一致的,都是每個月1個週期,而排卵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所以說,月經期間是不會排卵的。排卵日期一般在下次月經來潮前的14天左右。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將排卵日的前5天和後4天,連同排卵日在內共10天稱為排卵期。

  但是,緊急避孕藥會使月經紊亂,排卵也會不規律,另外,情緒激動或其它刺激也有可能會導致額外排卵。所以,安全期避孕是不太準確的。

月經期間發生性行為會懷孕嗎 專家這樣說.....就別鐵齒了!

 

女性月經期間不能過性生活的理由一:是預防生殖系統感染

  婦女月經來潮時子宮內膜(子宮裡邊那一層組織)一塊塊地 ​​向下剝離脫落。女性經期性交時,很容易將外陰及會陰(陰道口與肛門之間的部位)周圍的病菌帶入陰道,子宮頸以至進入子宮,細菌正好在有血的地方生長和繁殖,就地發生炎症,叫做子宮內膜炎,不僅出現發燒,下腹痛,而且月經流血增多,月經期延長。

  如果感染的細菌毒力很強,還可能通過子宮內膜的淋巴管擴散到子宮外邊,進入盆腔,引起急性附件炎(包括輸卵管及卵巢)及盆腔腹膜炎,那就不僅僅發燒腹痛了,還可能影響到以後的生育。輸卵管一旦發炎即可發生粘連,重則管腔閉塞,精子不能通過則不能受孕。

 

月經期間發生性行為會懷孕嗎 專家這樣說.....就別鐵齒了!

女性月經期間不能過性生活理由二:

是預防發生子宮內膜逆流入盆腔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症

  如經期過性生活,當女方興奮達到高峰的時候,子宮要發生收縮,此時已脫落在子宮腔的內膜碎塊即可隨子宮收縮的壓力而進入輸卵管,沿輸卵管進入腹腔,盆腔,無論落到哪一個地方就地生長,均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

  此病可以引起輸卵管與子宮,盆腔發生粘連,也能引起卵巢表面肥厚以及發生血液貯留,既可破壞正常的卵子的發育成長,也影響排卵,所以最後也會造成不孕。因此經期不宜性交。

  總之,月經期性交對婦女健康有危害,青春期女性尤其更要注意。在這一點上男女雙方不可圖一時快感而留下終生的遺憾。

 

月經期間發生性行為會懷孕嗎 專家這樣說.....就別鐵齒了!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又有防疫旅館出現群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公布改判某防疫旅館相關 的5例境外移入個案(案21446、案21447、案22095、案22096、案2097)為本土個案,且監視影像顯示,這5名住在同一層的泰國籍移工,房門有「不尋常、頻繁的開開關關」,懷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再起,基隆、新北、桃園與台東等處確診個案還在爆不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公布國內新增12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4例本土個案及93例境外移入(5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包括基隆小吃店衍生員警群聚再多12例、大潭...

閱讀詳情 »

▲EXE國際植牙中心院長朱育德醫師深耕植牙領域多年,透過4D數位All On 4手術替許多全口缺牙患者重拾健康咬合與美麗笑容。   45歲的陳小姐(化名)長年旅居國外,後因母親罹患失智症而回國照料,長期的壓力竟導致她出現嚴重的掉牙問題,卻也無暇關注自己的口腔健康,直到母親離世,才驚覺自己...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掌管國人健康政策的最高部會、衛福部長陳時中本身卻是眾所周知的「老菸槍」,過去亦屢屢被外界質疑這一點,立委、媒體都曾公開問過陳時中要不要戒菸?但陳時中始終沒有鬆口要戒菸,這一次不知是否因為有意要出馬競逐台北市長大位的關係,陳時中今(28)日上午率先報名2022戒菸就贏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