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為何將保健成份區分為「基本型、健康型及選擇型」?

最佳的攝取保健食品順序

以「基本型」保健成份創造健康基礎,再以「健康型」保健成份補充,並以「選擇型」保健成份應對個別情況;以這種順序來攝取保健食品才是最佳方式。

為何將保健成份區分為「基本型 健康型及選擇型」?

●「基本型保健成份」-補充欠缺的營養

基本型保健成份主要是構成身體的元素,日常飲食中就能攝取到。不管是對成長期孩子的發育,或是幫助健全支撐人體日常活動的代謝功能等,基本型保健成份都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一般健康的大人和老年人都不能只是偶爾攝取,而是需要每天攝取的。但若是懷孕期、哺乳期,或正在服用藥物等特殊情況,則必須先向醫師諮詢過再使用。

●「健康型保健成份」-維持及增進健康

健康型保健成份能調整營養均衡以及人體的全身機能,增強免疫力及抗氧化力,還能促進並維持健康。使用前,首先應該以基本型保健成份調整人體代謝功能,再依個人的體質選擇能實際感受到功效的保健食品。

雖然有些這類保健食品含有無法用科學證據證明功效的成份,但這並非決定攝取與否的絕對條件,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安全性。若對產品有疑慮,一定要詢問廠商或專門的機構;必須先確定安全性,再來才考慮使用目的、必要性及費用問題等,以此判斷是否該選擇此保健食品。

●「選擇型保健成份」-以改善為目的

選擇型保健成份主要是草本植物及藥草類,多是流傳於傳統醫療或民俗醫療間的藥方,其中還有某些保健成份在國外被醫師當作藥物使用。而這類保健成份幾乎都須因時間、場合及體質區分使用,且幾乎都不會出現在餐桌上。就算出現了,功效有某種程度的限定,且多以改善為目的,所以幾乎不會在吃東西時不經意攝取到,且使用時要考慮到彼此間的相互作用,必須加以注意。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351-1.html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近日食品安全事件頻傳,油品混充等食安問題,影響民眾健康甚鉅!對此,台北市政府宣布,日後凡經台北市衛生局公告為特定重大食安事件,民眾檢舉獎金提高至10%,並增列「窩裡反條款」,最高獎金上限為1500萬元。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為激勵民眾更積極參與衛生安全監督管理,已修訂「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屏東1名56歲男性,左手有五十肩的現象,且疼痛超過九個月,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患者的手不但痛到無法舉起,且演變至肩膀沾黏,並出現鈣化現象,透過三次療程的體外震波治療,並配合復健,該名男子已逐漸紓緩症狀。包括慢性肌腱發炎、筋膜疼痛等,都可透過體外震波來治療;屏東醫院復健科醫師...

閱讀詳情 »

隨著飲食西化,患有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人數遽增,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布2012年國人十大死因,糖尿病列居第五名,統計每隔56分鐘,就有一人死於糖尿病;其中「第二型糖尿病」為糖尿病主要類型,約占96%,主因「胰島素阻抗性」導致患者血糖升高,逐漸出現吃多、喝多、尿多、容易疲勞,甚至體重減輕、傷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你知道吞嚥困難很有可能潛藏著嚴重的疾病,甚至是惡性腫瘤嗎?今年40歲的國小老師陳先生,日前因持續3年吞嚥困難而就醫,診斷後才發現是罹患了罕見的食道弛緩不能(achalasia),在接受胸腔鏡Heller氏肌肉切開術後,復原良好,吞嚥功能也恢復正常。成大醫院內科部一般內科吳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