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疾病只是一個信差|《不開心,當然會生病》

Dr.Wang怎麼說:疾病只是一個信差

已婚的江小姐與婆婆在小孩的教育方面有嚴重的意見分歧,導致江小姐因為長期受到婆婆給予的精神壓力,累積了過多的情緒,最後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經常必須服用醫師所開立的藥「理思必妥」—抑制多巴胺分泌的藥物。因為精神分裂症的人,體內的多巴胺分泌較常人旺盛。

這樣的思考邏輯看似實際,但真正追究起來,並不能治本,更別提服用「理思必妥」之後,其副作用—焦慮與頭痛,更會令人困擾。

後 來我針對江小姐的情緒狀況,開了五種巴哈花精「ChestnutBud、Aspen、Cerato、Heather、Chicory」給她,再搭配一些同 類療法製劑。一個月之後,她的情緒漸漸得到舒緩。(請注意,巴哈花精的配方是極度個人化的,並不是每個精神分裂症皆適合此組合。)

當我們了解到情緒與身體症狀的關聯之後,將會發現,疾病只是一個帶著訊息而來的使者。主要的目的是在告訴我們,情緒或思想方面出了問題,只要找到情緒的根源,讓它恢復平衡,那麼疾病自然不藥而癒。

但 是一般人的習慣是,生病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治好」(消除症狀)再說,這其實是一種倒果為因的行為。中國古代有「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說法,因為使者 的功能是幫助重要訊息的傳達。使用西藥將症狀消除,就跟斬殺來使沒什麼兩樣。以為使者死掉了,就不再有任何敵軍來襲嗎?事實上,後面的問題才多著呢。

再次強調,疾病是有意義與目的的。這是一個警報系統,透過這個系統來讓你的意識了解到你必須活在真相,必須依照自己最高、最真實的價值觀生活,然後重新覺醒到一個新的覺知與回歸平衡。當你做到的那一刻,疾病自然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黃帝內經》有一段話:「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承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尤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因此,我認為真正的醫學應該要在情緒(能量)還沒有形成疾病(物質)之前,就要先調和情緒,這才是「上醫治未病」,也是西方自然醫學與傳統中醫共同的全人治療觀。

---本文摘自《不開心,當然會生病:情緒排毒治百病》一書,商周出版

疾病只是一個信差|《不開心,當然會生病》

★你想什麼,就會造就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別讓自己不開心,讓情緒排毒改變你的命運。★

作者簡介
王佑驊


本以西醫為目標,因緣際會與自然醫學相遇。在自然醫學之路上,發現「情緒」才是萬病之源,進而一頭哉入身心靈的全人療癒領域,醉心於身心靈成長研究與 教學。最後,成功將所學專業與身心靈整合,讓「心病還需心藥醫」不僅是一個論點,更能落實在生活中徹底實踐。定期召開《情緒排毒‧改變命運》學程,已成功 協助許多人走出人生瓶頸、開創命運,拿回生命的主導權。

本文出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專訪聲音療癒大師  安德斯ž霍特 回到愛的位置 透過音樂展現意識 第一眼看到這次的受訪來賓,男的帥、女的亮眼,可說是天作之合。除了外表出眾,再多看一眼,我看到他們對人的真誠與和藹,而訪談過程中,更深深感受到他們之間對彼此的欣賞與在靈性追求上的相互成全。 羨煞人也,這...

閱讀詳情 »

外表很MAN的吳慷仁,這次為法國芳療保養品牌DARPHIN站台,當然免不了被問到使用產品的心得,「當演員其實壓力很大,常常早上起來感覺下巴都是緊的,因為一整夜都在磨牙。」在品牌介紹下,他試著在早上使用甘菊芳香精露,「在手掌心滴幾滴,雙手搓揉再塗抹於臉上,接著重點來了,一定要搭配深呼吸,讓香味滲透由內...

閱讀詳情 »

眼見未必為憑 ——我們經常用過往的經驗來與眼前的人互動,就像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世界,不自覺地混淆了內在的情緒…… 前陣子和好友小趙在臉書上聊天,他說自從大學畢業、踏入職場後,就陷入某個無解的困境:常常一份工作做不了幾個月就覺得痛苦、想換工作。家人經常...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文章出處:魅麗雜誌118期 2017/07 以心養情 與時俱進 嚴定暹 說起話來不疾不徐,氣質優雅的嚴定暹老師,對於《易經》、《孫子兵法》及各中國經典有深入的研究,常在廣播節目中分享中國古老的智慧,有些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可以套用在不同時代中。有些學問需要與時俱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