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症治療副作用多 舒緩不適有「鋰」可救

癌症治療副作用多 舒緩不適有「鋰」可救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醫療科技的進步,使得癌症治療已有如慢性病般,可以獲得很好的控制;然而,癌症治療時往往會產生掉髮、皮膚炎、甲溝炎及口腔黏膜炎等副作用,致使癌友們非常不舒服,甚至會想要放棄治療;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林金瑤表示,雖然目前沒有傳統藥物可以治療,但正確的使用護理產品可以舒緩癌症治療的不適,讓癌友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很多癌友都對於在進行化療、放射線治療及標靶治療後出現的副作用困擾不已;林金瑤醫師指出,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源自於治療時所產生的物質P(Substance-P),當接受化放療時,會刺激神經末端大量釋放物質P,而使物質P的濃度增加;他進一步解釋,由於癌症治療會使引發副作用的肥大細胞變多,在此同時,神經末端會大量釋放的物質P,當物質P與肥大細胞上NK1接受體結合,就會造成發炎現象,像是皮膚乾燥紅疹、頭皮不舒服、甲溝炎和指甲變黑等化放療副作用就會出現。要減少副作用,應該是要減少物質P與肥大細胞上NK1接受體的結合。目前並沒有傳統藥物可抑制NK1接受體,近年來歐洲的研究發現,含鋰的活泉水可以抑制物質P,以減舒緩化放療副作用。

林金瑤醫師曾經收治一名40多歲乳癌病人,因為放射線治療導致乳房與胸部出現嚴重放射性皮膚炎問題,病人感到非常得不舒服,致使她頻頻打電話給她讀大學的兒子,孩子也每週回來照顧她為此母子倆的生活步調和情緒都陷入愁雲慘霧之中!林醫師建議她使用含「鋰」元素的護理產品,結果皮膚炎症狀大幅改善,才讓她們母子鬆了一口氣;林金瑤醫師表示,由於乳房、乳頭與乳暈附近的肌膚都比較敏感,放射線治療後穿衣物摩擦到都覺得很難受,往往讓病人不舒服且情緒低落。適當的居家照護,可改善患者病況、情緒和照護者的負擔,但卻常被忽略。

癌症治療除了會出現紅疹、皮膚炎、皮膚搔癢等副作用,在指甲處發生甲溝炎與指甲變黑的情況也很常見;林金瑤醫師說,有位醫院同仁罹患乳癌,治療過程中手指甲出現色素沈著副作用,就是經由使用含「鋰」元素的護理產品,使得不適症狀得到很好的改善,這位同仁因此也特別會建議病友使用。

林金瑤醫師強調,當擬訂癌症治療計畫時,患者及家屬就應該要檢視日常使用的產品,盡量選擇成份簡單、不含香料、酒精等水性保濕乳液及不含皂的清潔用品,以預防及改善皮膚副作用問題;預防口乾、口腔粘膜炎及牙齦腫等情況,牙膏及漱口水,則可選擇保濕性高及避開含有酒精、薄荷等成分的產品,避免刺激口腔使情況更嚴重,也可選擇可抑制物質P的含鋰元素護理產品,以減輕副作用的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83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變色鏡片在車內會變色嗎?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杜培寧表示,變色鏡片中的色素離子,它會均勻吸收紫外光而產生顏色變化,對於頻繁進出室內外的人來說非常便利。但是,現在車外都貼上具有紫外線隔絕功能的隔熱紙,可以將紫外線隔絕在車外,所以在車內時鏡片並不會變色,若是希望車內鏡片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展以及品質需求的增加,以往百年來內、外科分野的治療分工方式,以及以醫師為完全主導者之醫療模式已遭遇到極大的挑戰。面對現今醫療疾病的難度、深度以及廣度的增加,即使是已經訓練有素的單一次專科醫師,也無法將病情處理得面面俱到。解決心臟病難治問題 設「新型複合式手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大家都想知道:要做幾次治療,症狀才會好?物理治療師徐芳生分享,復健科的病人可以粗分三大類,一種是肌肉關節的疼痛,另一種是促進神經迴路的動作發展(例如中風、兒童發展),另一種則是心肺疾患。針對痠痛,現在的看法是,除了明顯外力造成的創傷(例如車禍、摔倒......),平常錯誤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秋連續假期第2天,本土疫情持續平穩,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例本土、1例死亡,及11例境外個案。指揮官陳時中說,9月21日到10月4日全國仍維持2級警戒,目前關閉的場所仍然維持,下周會對其他場所做整合性討論。 ▲9月21日起至10月4日,全國維持2級警戒。(圖/中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