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米粉原料竟是玉米澱粉 衛生署將加強查緝

米粉居然不是米做的,而是價格低廉的玉米澱粉!消基會公布米粉抽驗報告,發現高達九成的市售米粉含米量過低,在52件抽驗項目中,多達39件含米量低於20%,有欺騙消費者之虞。

對此,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指出,市售包裝米粉應依照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詳實標示,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市售包裝米粉屬於米及玉米澱粉或小麥澱粉等原料製得的產品,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施行細則第10條規定,內容物為二種或二種以上時,必須依含量多寡由高至低標示。

市售包裝「米粉」如宣稱為「純米」粉或「純米製作」,內容物應含有米,如經查獲以澱粉取代純米製造,則屬標示不實,涉及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9條規定。

基於保障消費者權益及食品衛生安全,食藥局將要求衛生機關查明市售包裝米粉標示情形,如查獲標示不實,將依法進行處辦。消費者選購市售包裝食品時,應看清楚標示資訊,不買標示不完整或標示不明等產品,來保障自身權益。

消基會在去年12月29日到今年1月14日,前往中北部地區主要大賣場、超市、生機店、農會、米粉產地新竹、南投埔里與彰化芬園等,購買52件品牌包裝米粉。

抽驗發現,其中45件含米量沒有達到規定,39件含米量相當低,連20%都不到,已經構成嚴重「商品宣稱」或「廣告」等不實情形。

這次包裝米粉抽樣報告中,在含米量嚴重不足與標示不符的情形外,消基會發現,「米粉」竟然淪為「玉米澱粉麵」,在36件標示「調和米粉」樣品中,就有35件含有澱粉,幾乎都添加玉米澱粉。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 2013/01/29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7863

 

米粉原料竟是玉米澱粉 衛生署將加強查緝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陳女士在定期超音波檢查中發現乳房異常病灶,經粗針切片檢查後,左邊乳房確診為惡性乳癌;因過去左邊乳房有異常腫瘤病史,今左邊乳房又被診斷新發生乳癌,與醫師討論過後,決定接受乳房切除手術,成為國內第一位成功全程用達文西進行乳房全切除手術的個案,這是乳癌手術技術的突破。陳女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血管性失智症是第二常見的失智症,和腦部血管病變有關,主要是因高血壓和腦中風造成;安南醫院腦神經內科醫師李建欣指出,臨床上,患者雖有服用高血壓藥物,但血壓仍維持很高,長期下來造成腦部出現小洞性梗塞,引發小中風,一旦又影響腦部重要區域,就會出現記憶力差、反應變慢、頭暈等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民間說法,當身上有傷口的時候(包含擦傷、挫傷、撕裂傷、開刀縫合傷口等),不適宜喝醬油或咖啡等深色液體,也不可以吃芝麻、海苔等深色食物。否則飲食中含有的黑色素會堆積在傷口及其周圍,形成難看且明顯的深色疤痕。到底是不是真的? 食物本身顏色完全不會影響傷口 奇美醫學中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45歲男性,5年前健檢發現糖化血色素約6.8,比標準範圍6.4高出一點,確診罹患糖尿病,但因身體未感不適,不以為意,不但未定期追蹤血糖也未服藥控制,直到自己母親也因糖尿病導致尿毒累積併腎功能惡化,得洗腎治療,才驚覺自身健康,再次追蹤血糖,發現空腹血糖272,糖化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