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經常生病嗎?易患感冒的10個生活習慣!

這幾天天氣溫差特別大,發現身邊的人開始出現感冒的症狀,其實會感冒不只跟溫度變化有關,更多是生活的作息與習慣,以下整理可能導致感冒的原因。

經常生病嗎?易患感冒的10個生活習慣

1.愛賴床
英國卡迪夫大學普通感冒研究中心主任羅納德•艾克力斯教授提醒,若睡眠過多會讓血液循環減慢,導致免疫系統不能有效運轉。

2.過度節食
脂肪會抑制免疫細胞的功能,尤其是女性,要格外注意體重。但不要為減肥過分節食,否則會導致類固醇分泌紊亂,降低免疫力。

3.不曬太陽
維生素 D在免疫細胞的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而紫外線能促進維D的生成。如果不愛曬太陽,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

4.不運動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每週運動(跑步、快走等)3次、每次30分鐘能增強免疫功能。羅德教授認為,運動能加快血液循環,利於白細胞均勻分佈到全身,還能通過改變激素水平來增強免疫力。此外,已經感冒的人,只要症狀不嚴重,也不要臥床不起,輕柔的鍛煉能加速痊癒。

5.社交少
人們經常認為接觸很多人會更容易被感染。而事實上免疫系統能“熟記”它所接觸過的各種病菌,因此經常與家人朋友一起會增強人們防禦疾病的能力,還能緩解精神壓力。

6.常便秘
經常便秘會讓腸道沒有多餘的力氣來抵抗病菌。丹麥研究顯示,在飲食中補充益生菌會讓感冒的病程縮短48%,益生菌能抵禦感冒。因此流感季節可以適當吃些含有益生菌的食物。

7.依賴空調
整日吹空調會增加感染細菌和病菌機率,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和過敏。建議每隔幾小時開窗通風或外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另外,空調使用前,應該先清洗過濾網。

8.以車代步
研究發現,以車代步不愛運動的人與經常快走的人相比,4個月內請病假的時間會長兩倍。專家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快走等有氧運動,有助於改善白血球數量,改善免疫系統功能。

9. 吸二手煙
被動吸煙與吸煙一樣有害全身健康,降低免疫。據統計,每年大約有3000名美國人因為吸入二手煙而患肺癌死亡。

10. 不愛喝水
充分飲水能保持呼吸道黏膜濕潤,使感冒病毒難以迅速繁殖,增強免疫。建議每日飲水量按每公斤體重飲40毫升水計算,兒童需喝更多的水。

相關文章閱讀:

如何永遠離開癌症、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2851

 

相關推薦

1名已停經的50歲婦女,平時不沾染菸酒檳榔,前2周發現口腔黏膜變得較敏感且粗糙,照鏡子發現兩頰口腔黏膜出現白色網狀條紋,就醫後經臨床診斷及切開性切片檢查,確診為口腔扁平苔蘚,透過口內膏局部塗抹治療,目前症狀已獲得緩解,僅需定期每3個月至門診追蹤。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邱聖富說明,...

閱讀詳情 »

56歲的鈺琪姐個性開朗,2年前夏天參加1場活動時,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有些發燒便返家休息,本以為是中暑,沒想到晚上卻發燒至39.5℃,到醫院掛急診被診斷為肺炎,住院接受進一步檢查後,竟發現右側肺部長了1顆約6.5公分的腫瘤,確診為晚期肺癌。 患者聽從醫師建議和安排治療,不料卻在今年3月肺癌復發,且...

閱讀詳情 »

如果你是個幾乎不做家事的人,可能要改變一下習慣了。最近1項研究表示,每天做1小時的家事,長期累積之下,可以延緩大腦衰退的速度,研究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Network Open)。 研究團隊追蹤了2,354名美國中年人,至少3天以上的活動數據及腦部掃描數據並加以計算,發現過了60歲以...

閱讀詳情 »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高齡長者每天平均大概要吃7.3顆藥,但許多藥丸外型相似,曾有長者誤將外觀同樣白色、圓圓的攝護腺藥,當成腸胃藥食用。陽明大學醫學系副教授、臺北榮民總醫院家醫科醫師陳育群發明1款手機藥物影像辨識系統「AIGIA愛家小藥師」,居家醫師只要用手機照相,即可自動辨別藥物種類。 根據調查,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