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罕見! 妙齡女罹多發性內分泌腫瘤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你知道最難被診斷出的腫瘤是什麼嗎?成大醫院日前接獲一名患有「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的病患,不僅左右腎上腺上都有腫瘤,連甲狀腺、副甲狀腺也都長了腫瘤!由於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的病患可能會有家族史,因此多半會建議病患家屬也都接受抽血檢查,結果證實該名患者為家族性的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而這也是成大醫院創院多年以來所發現的第二個家族。

一名30多歲的年輕女子,一年前被醫院診斷出有急性心衰竭,經心導管診斷並無血管阻塞,初判為心碎症候群引發的心衰竭,疾病在一周後恢復;沒想到,返家後卻出現血壓飆高、個性變得急躁、容易流汗、體重直線下降、手也經常顫抖。

幾周後,該名女患者因為喘再度來到醫院就診,發現心臟衰竭再度復發。由於文獻中發生反覆性心碎症候群的患者,往往都是內分泌有嚴重失調才會發生,因此,細心的心臟科醫師便相當謹慎。果然經檢查後,發現患者尿液中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的濃度偏高,進一步透過腹部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查後,赫然發現兩側腎上腺都有腫瘤,其中左側有7公分、右側有6公分,會診內分泌科醫師後,初判為「嗜鉻細胞瘤」。

成大醫院病理部主治醫師廖以莊表示,嗜鉻細胞瘤因難以診斷,而有「偉大的模仿者」之稱,常常會騙過醫師,直到併發許多症狀,導致病況難以挽回後,才被診斷出來。像案例中的女病患就是以嗜鉻細胞瘤導致心碎症候群作為最初發病表現,而莫名的高血壓、體重下降、急躁性格以及手抖也都與此病有關。

細心的內分泌科醫師再進一步針對內分泌相關器官檢查後,又發現該名女病患的甲狀腺和副甲狀腺都有腫瘤,因此被診斷為「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

廖以莊指出,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非常罕見,臨床上區分為第一型與第二型,第二型又可區分為A亞型和B亞型。此病患為第二型A亞型,影響的器官包括甲狀腺、副甲狀腺以及腎上腺,其他型會影響的器官則包括胰臟、腦垂體等。

廖以莊提醒,根據文獻紀載,這類腫瘤往往都有惡性化的趨勢,一旦延後診斷,對病患的生命是相當大的威脅。呼籲民眾,若35歲以前被診斷出高血壓或曾經罹患心碎症候群者,要小心可能有嗜鉻細胞瘤在背後作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92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母親節是個感恩的節日,以往保養品、化妝品或是名牌精品皆是慰勞辛勤媽媽的熱門送禮首選,但透過近五年的大數據分析可以發現,「美容醫學」相關治療在母親節前夕的搜尋比重逐年攀升,特別是自2020年起受到疫情的影響,因為戴口罩五官只露出雙眼,其中眼部年輕緊緻的療程就尤其受到重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在近年來的骨科門診中,肌少症(sarcopenia)病患越來越多,由於目前的網路媒體知識傳播快速,他們都很容易溝通和明白肌少症是怎麼一回事。骨骼肌量減少─肌少症 常見老人、慢性病患者顧名思義,肌少症就是骨骼肌量減少,常出現於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病人會出現肌肉無力、力不從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你的頭皮出現初老徵兆嗎?細胞分子生物學專家黃琇琴博士表示,很多民眾洗完頭後出油、發癢、出現頭皮屑,甚至吹頭髮時異常落髮,頭髮變細易斷,都是頭皮老化的警訊,卻容易被忽略,僅選擇控油、去屑洗髮精,沒有從根本改善頭皮老化問題。博士強調,保養臉部肌膚,注重保濕、除皺等,別忘了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多吃蔬果有益健康,但細菌可能以多種方式進入水果與蔬菜,如果吃水果和蔬菜之前沒有正確地洗滌或保存時,很可能因此受污染的水果和蔬菜引起的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病例,因此確保它們的乾淨相當重要。新鮮的農作物 感染細菌途徑多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食物疾病專家格倫達·劉易斯(Glenda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